最新诗文
-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庭坚〔宋代〕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译文 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丝丝寒意。人生短暂,不要让酒杯空干,应尽情畅饮。在风雨中横起笛子斜着吹奏,带着醉意把菊花插在头上,还将帽子倒戴。 只要身体健康,就要努力加餐。在舞裙飘飞、歌板敲响的欢乐氛围中尽情享受。让黄花与白发相互映衬,就以这副疏狂…... -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朱服〔宋代〕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译文 细雨如丝,轻柔纤细,微风轻轻吹拂,千家万户的杨柳笼罩在袅袅青烟里。眷恋着树枝的湿花,因沾了雨水而沉重,难以飞起,秋色一望无际,这美好的春天啊,都交付给了东去的流水。 春天的九十天光阴,能够留存几日呢?即便解尽金龟去换酒,也无法将春…...
最新名句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译文 我登上高处放眼远望,此时正是故都金陵的深秋时节,天气刚刚开始变得肃杀清凉。 注释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指登上高处。 送目:极目远望,放眼远眺。 故国:这里指金陵(今江苏南京),曾是六朝古都,所以称 “故国” 。 晚秋:深秋,点明季节。 初肃:刚开始变得肃杀、清肃,形容秋天天气转凉,万物开始凋零的景象。 赏析 开篇点题…... -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双调忆王孙·赏荷》 译文 那湖水波光粼粼,周围山峦色彩明丽,它们仿佛都与我格外亲近,这美妙的感受实在是说也说不完,有着无穷的美好。 注释 水光山色:指湖水的波光和山峦的景色,描绘出自然山水的美丽风光。 与人亲: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仿佛山水与词人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表现出词人对山水的喜爱和亲近之感。 说不尽:强调这种对山水的美好感受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 无穷好:形…... -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出自五代李煜的《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译文 那渐渐流逝的秋日时光怎么也留不住,傍晚时分,台阶上落满了红色的枫叶。 注释 冉冉:本意为渐进地、慢慢地、缓缓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流逝的样子。秋光:指秋天的时光、景致。 留不住: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感慨。 阶:台阶。 红叶:秋天经霜变红的枫叶等树叶,是秋天典型的景物。 暮:傍晚,点明时间。 赏析 抒发时光易逝的感慨:&l…... -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向南飞去,北风呼啸,江上一片寒冷。 注释 木落:树叶飘落。木,树木。 雁南度:大雁向南飞去。度,同 “渡”,这里是飞过的意思。 北风:北方吹来的风,这里指寒冷的秋风。 赏析 描绘出萧瑟秋景:诗人开篇以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描绘出一幅深秋的萧瑟景象。“木落” 点明了树…... -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出自唐代李白的《三五七言》 译文 飘落的枯叶,时而聚集在一起,时而又随风飘散;寒鸦原本已经栖息在树上,却又突然被惊醒。 注释 落叶:秋天飘落的树叶,这里象征着飘零、离散。 聚:聚集,指落叶被风吹到一起。 还散:又散开,“还” 表示又、再,突出落叶聚散的动态过程。 寒鸦:寒天的乌鸦,乌鸦在古代诗词中常带有凄清、孤寂的意味,“寒” 字更增添了这种氛围,点…... -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秋夜寄邱员外》 译文 在这秋夜,我心中思念着你,独自散步,吟咏着这清凉的秋夜。 注释 怀君:思念友人。 属:正值,适逢。 凉天:秋天天气凉爽,所以称凉天,这里点明了季节是秋季。 赏析 简洁开篇,直抒思念:“怀君属秋夜”,开篇简洁明了,直接点明在秋夜这一特定时间里,诗人心中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属” 字将时间与情感紧密相连,强调了这种思念的生发正是在这秋夜之中,秋夜的氛围也为这份…... -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端居》 译文 远方的书信和归家的梦境都渺茫难期,只有空荡荡的床榻与清冷的秋天相对。 注释 远书:远方寄来的书信。这里指诗人期盼着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来信。 归梦:归家的梦。暗示诗人漂泊在外,渴望回到家乡或回到亲人身边。 悠悠:形容渺茫、悠远的样子。既写出了远方书信的杳无踪迹,也表现出归家之梦的虚幻难成。 空床:指孤独一人的床榻,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 敌:对抗、承受。这里有独自面对、…... -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微雨夜行》 译文 秋天,那无边无际的阴云缓缓升起,随着夜色渐深,丝丝缕缕的寒意开始弥漫滋生。 注释 漠漠:形容云烟密布、广漠无边的样子,这里用来描绘秋云的状态,给人一种空旷、迷茫的感觉。 秋云:点明季节为秋季,此时的云往往带有一种清冷的意味。 起:升起,形象地写出了秋云逐渐弥漫天空的动态过程。 稍稍:渐渐、逐渐的意思,体现了夜寒慢慢加重的过程。 夜寒:夜晚的寒意,强调了随着时间推…...
最新作者
-
令狐楚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朝宰相、文学家。令狐楚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 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生平经历 早期经历:令狐楚出身官宦世家,五岁能写文章。唐德宗贞元七年(791 年),与状元尹枢同榜进士及第。李说… -
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生… -
王绩
王绩(约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 -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 -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生平经历 厉鹗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卒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他出身贫寒,先世居浙江慈溪,后迁至钱塘。少年时父亲去世… -
顾夐
顾敻,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及字号均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时,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 《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 介绍 顾夐(音xiòng),五代词人,字琼之【参见《人间词话》】。生卒年、籍贯不详。前蜀通正(王建)时,以小臣给事内庭,恰逢有秃鹙鸟飞翔于摩诃池上,他作词讽刺,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 -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 -
戴敏
戴敏是宋台州黄岩人,字敏才,号东皋子。博闻强记,以诗自娱,终生不应试。将死,一子尚幼,惟以其诗不得传为念。有《东皋集》。 生平经历 戴敏出身于诗书传家的家族,博学强记。他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以诗自娱,追求闲适安逸的生活。戴敏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虽生活穷困却始终不悔。临终时,他因儿子戴复古尚在襁褓中,担心自己的诗无人传承而心怀遗憾。 文学成就 作品风格:戴敏的诗风多样,“和、… -
李爽
李爽是一位诗人,由于年代久远,其生平事迹记载较少,难以确切考证。 生平经历 据推测,他可能在代州古城(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关附近)任职过。从其诗作《芳树》来看,他久居在外,无法归乡,有着浓浓的乡愁。 文学成就 作品风格:李爽的诗作清新质朴、古意盎然、内涵丰富。其语言简洁自然、不事雕琢,用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美好的自然风光,既细腻入微又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感染力强。如《芳树》一诗,虽为乐… -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生平经历 项鸿祚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少年时就已崭露文学才华。然… -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 -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 -
蔡确
蔡确(1037 年 —1093 年),字持正,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举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调州司理参军。韩绛宣抚陕西时,见其有文才,荐于其弟开封府尹韩维属下为管干右厢公事。北宋大臣、诗人,享有 “泉州才子” 的称誉。 生平经历 科举入仕:蔡确出身贫苦,仁宗嘉祐四年(1059 年)考中进士,调任邠州司理参军。他曾因受贿被告发,但因仪表秀伟得到陕西路都转运使薛向称赞。后经韩绛推荐,又受邓… -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
高骈
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他身为武臣,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诗一卷。 人物生平 起家禁旅 高骈为唐宪宗时期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太行山以东)汉族名门渤海高… -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生平经历 早年游历:李涉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
最新古籍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14条名句 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71条名句 始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军形篇 兵… -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 -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 -
冰鉴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7条名句 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 -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38条名句 胜战计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敌战计 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 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混战计 釜… -
三国志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75条名句 魏书 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少帝纪后妃传董二袁刘传吕布张邈臧洪传二公孙陶四张传诸夏侯曹传荀彧攸贾诩传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钟繇华歆王朗传程郭董刘蒋刘… -
中庸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 -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 -
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一共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此版本为通行本。► 146条名句 道经… -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 -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45条名句 学而篇 为政篇 八佾篇 里仁篇 公冶长篇 雍也篇 述而篇 泰伯篇 子罕篇 乡党篇 先进篇 颜渊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