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生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 年),卒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 年), 又称冯延嗣、冯延己,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词人,官至宰相,卒谥忠肃。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南唐开国时,因多才多艺被南唐烈祖李昪任命为秘书郎,并与太子李璟交游。李璟任元帅时,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
首次拜相及起落:保大二年(944 年),冯延巳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保大四年(946 年)出任宰相 。保大五年(947 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伤数万,损失惨重,冯延巳为救两人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 年)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任职数年并无政绩。
再次拜相及党争:保大十年(952 年),冯延巳再次担任宰相。当时朝廷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冯延巳与宋齐丘、陈觉、李征古等为一党。显德五年(958 年),因南唐战败,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李璟虽铲除党争,但冯延巳却安然无恙,可见李璟对其始终信任。
文学成就
词作风格独特:冯延巳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气息浓厚,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词既继承了晚唐五代词风的婉约细腻,又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花间派的脂粉气,展现出更为深远的意境和更为真挚的情感。如《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通过描写词人内心深处的闲愁,展现了一种无法排解的惆怅之感。
善于以景见情: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烘托人物的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例如《谒金门・风乍起》中的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以春风吹动池水的细微变化,生动地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微妙情感,成为千古名句.
词集流传:其词集名为《阳春集》,北宋时就有传本,但宋代本子已失传,现存最早本子是明人吴讷的《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清代抄刻本也较多,不过各本收词不尽相同,且有的收有伪作。
历史影响
开北宋一代风气:冯延巳的词作对北宋初期的词人影响较大,如晏殊、欧阳修等都深受其影响。他在词的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为北宋词人提供了借鉴,对北宋词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王国维评价为 “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促进词体发展:在词的发展历程中,冯延巳的创作处于从晚唐五代向北宋过渡的阶段,他的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拓展,使词这种文学体裁更加成熟和完善,为后世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学问渊博:宋初《钓矶立谈》评论其 “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肯定了他在学问、文章和辩才方面的才能。
词风独特:后世诸多词论家对冯延巳的词风及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如王国维称其词 “堂庑特大”,刘熙载言 “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陈廷焯认为 “正中词为五代之冠,高处入飞卿之室,却不相沿袭,时或过之”,可见其词风对后世影响之深,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负面评价:《通鉴》视冯延巳为误国奸臣,有观点认为他为人 “奸佞险诈”,工于谄媚,在南唐朝廷 “侵损时政” 之 “五鬼” 中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