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钰

马钰

马钰,金代人,生于金天会元年(公元 1123 年),逝于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 1183 年),初名马从义,字宜甫,入道之后改为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世人称之马丹阳,是全真教的第二代掌教,出生于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其家学渊源,曾参加过宁海州的科举考试,《牟平县志》和《莱阳县志》有其中进士的记载。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马钰出生于儒学世家,父亲字希贤,兄弟五人取名从仁、从义、从智、从信,奉行儒家 “五常”。他长大之后 “为儒而不乐进取”,曾补试郡庠。道士李无梦炼丹三年不成,遇马钰则丹成。

出家契机:在遇到王重阳之前,马钰的父亲和长兄去世,家人的离世让他对死亡有了思考,这成为他出家入道的契机之一。

拜师王重阳:大定七年(公元 1167 年)七月十八日遇到王重阳,被其折服并邀至家中,以师礼待之,还向王重阳出示自己的诗作《罗汉颂》。同年十月初,王重阳为度化马钰出家,锁庵坐环百日,通过 “十分化梨” 等方式暗示马钰割舍夫妻之爱,最终马钰顿然而悟,抛弃家产,跟随王重阳出家.
随师修行:大定八年(公元 1168 年)一月十一日,王重阳出环。二月八日,马钰将家事付与长子,以离书付与妻子孙不二,正式出家修道。期间,马钰曾因不愿回乡乞讨化缘而遭到王重阳鞭笞。同年八月,王重阳带弟子在文登姜氏庵建立了全真教第一个宗教组织 “三教七宝会”,并对马钰继续锤炼。大定九年,马钰之妻富春姑也来金莲堂拜王重阳为师,出家入道,王重阳赐名不二 。此后,马钰随王重阳到多地建立宗教组织,如在登州的福山县建立 “三教三光会”,蓬莱建立 “三教玉华会”,掖县建立 “三教平等会”,同年十月,王重阳带领马钰等弟子到达汴梁。

掌教生涯:大定十年(公元 1170 年)正月,王重阳去世,临终前嘱咐马钰去陕西化其乡人,并付之密语。守孝三年满后,马钰自言要 “斗贫”,后成为全真教第二任掌教。他积极传教,曾赴长安宣教,为全真教开辟了西北地区,招收众多受过教育的弟子,还营造了不分门派、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

晚年及仙逝:大定二十一年(公元 1181 年)冬,马钰曾被捕入狱。大定二十二年(公元 1182 年)四月,回到故乡宁海,往返于登州、莱州、宁海间弘道阐化。大定二十三年(公元 1183 年)十二月十二日,马钰仙逝,后被葬在莱阳游仙观。

文学成就

著作丰富:马钰一生著作颇多,主要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其内容多为宣扬全真教旨,劝诫人们看淡荣贵,断绝世俗欲望,舍弃世间情感,立志求仙。

诗词风格:马钰的诗词具有独特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却又蕴含着深刻的道教思想和人生哲理。他常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喻,深入浅出地表达对道的感悟和对修行的理解,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全真教的教义和精神内涵。

历史影响

推动全真教发展:作为全真教的第二代掌教,马钰继承和发扬了王重阳的道教思想,通过积极传教、广收弟子,使全真教在西北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扩大了全真教的影响力和信众基础,为全真教成为北方道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文化交流融合:马钰的传教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信徒,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他所倡导的三教合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释、道三教的相互借鉴和吸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医学贡献:马钰发现了天星十二穴,创造了天星针刺术,推进了针灸治疗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马钰被尊为全真教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道教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清心寡欲,专心修道,其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修行境界为后世所敬仰。他所提出的真性本体论、清净炼养论和伦理思想等,丰富和完善了全真教的理论体系,对后世道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传教过程中,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弟子,为全真教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负面评价: 暂未查到历史上对马钰有明显的负面评价 。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