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号已斋叟,约生于金代末年(1230 年前后),卒于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 年)到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 年)年间,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关汉卿的祖先曾供职于金代太医院,出身医户,籍贯可能是大都(今北京)、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或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他生于金代末年,在家乡成长后,离家赴京,并往来于开封和洛阳之间。
大都生活:中年以后,关汉卿长期生活在大都,当时的大都演艺活动繁华,出现了专门从事剧本、曲艺和散曲创作的 “书会”,以关汉卿为核心的 “玉京书会” 十分著名。他在这一阶段结交了众多戏剧家和演员,并且由于元代歌妓往往兼为娼妓,关汉卿与她们交往密切,以妓女为主要角色撰写了诸多作品。
晚年生活:关汉卿晚年离开大都,南下游历,大致路线为由大都陆路经由河北、山西、河南,进入两湖地区,后东行至南宋首府杭州,并写下了《杭州景》套曲。他在杭州与当地戏剧界人士多有往来,还结识了著名演员朱帘秀 。约在这一阶段,杭州有名的古杭社为关汉卿的《单刀会》出书。八十多岁时,关汉卿自杭州乘船沿古运河北返,经扬州返回祁州,同行者有杨显之,费君祥等人。
文学成就
杂剧创作: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现存 18 种,其中以《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最为知名。其杂剧体裁多样,构思新颖,包括正剧、悲剧和喜剧,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历史故事剧、男女风情生活剧和现实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剧等三类,表达了不同的思想主题。在人物塑造上,重视平民生活,塑造了众多具有反抗精神的平民女性形象,语言精炼且富有感情,风格通俗自然,以雅俗共赏为显著特征。
散曲创作:关汉卿创作的散曲现存七十六篇,包括小令六十二篇,套数十四篇,还有残曲两篇等。其散曲主题丰富,涵盖倾诉爱情生活、抒发离愁别恨、描绘自然景色等,艺术手法独特,对偶典雅、比喻浅俗、双关委婉、夸张诙谐,总体以辛辣明快的语言显示其放荡不羁的情致。
历史影响
推动元杂剧发展: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优秀作品七百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各地的舞台上,在南戏、明清传奇、京剧和各种地方戏里不断上演。
反映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等问题,以及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塑造人物形象:关汉卿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窦娥、赵盼儿、谭记儿等,这些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特点,对后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产生了一定影响。
历史评价
文学才华卓越:关汉卿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后世高度评价,被称为 “元曲四大家” 之首, 其剧作结构严谨,叙事张弛有度,曲词自然悲怆,如王国维称《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作品思想深刻: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如对封建礼教、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人民反抗斗争的热情讴歌。
艺术风格独特:关汉卿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杂剧既有悲剧的深沉悲壮,又有喜剧的幽默诙谐;其词则婉约与豪放兼具,意境深远;其散曲清新自然、质朴流畅。这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学中独树一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具有反抗精神:关汉卿本人也被视为具有反抗精神的代表人物,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表达了对黑暗势力的不屈抗争,以及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这种精神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