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出自唐代李白的《山中问答》

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栖居在这碧山之中,我只是微笑着不回答,心里却自在悠闲。

注释

余:我,诗人自指。
何意:一作 “何事”,即为什么。
栖: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闲:安然,泰然,此处形容内心的自在悠闲。

赏析

巧妙的构思:诗以提问开篇,“问余何意栖碧山”,突兀而起,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让人急于知道答案。然而,诗人却 “笑而不答”,故意设下悬念,使诗歌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曲折变化,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心自闲” 则巧妙地从侧面回应了问题,虽未直接回答为何栖居碧山,却通过这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暗示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满足,给人以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之感。

生动的形象:诗人通过 “笑而不答” 的神态描写,将自己超脱、洒脱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 “笑” 字,既表现出诗人面对他人疑问时的喜悦与矜持,又带有几分对世俗之人不能理解自己心境的淡然,使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心自闲” 三个字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宁静,仿佛诗人已与这碧山的清幽静谧融为一体,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

深刻的内涵: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山居生活状态,更蕴含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诗人栖居碧山,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追求一种自在、自然的生活境界。“笑而不答” 背后,是诗人对世俗价值观的一种超脱和不屑,他认为自己的山居生活之美、之妙,是那些只知追逐功名利禄的俗人所无法理解的。这种 “不答” 而答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对自由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独特的风格: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自然洒脱的风格。语言简洁明快,以口语化的表达却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毫无雕琢之感,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在表现手法上,以虚写实,以 “心自闲” 的虚笔来回应 “栖碧山” 的实问,虚实相生,韵味十足,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名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2025-1-23 16:55:57

名句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2025-1-23 17:04:5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