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569 年 – 618 年),又名杨英,小字阿摐,是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史称 “隋炀帝”。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北周天和四年(569 年)生于长安,美姿仪,少聪慧,杨坚还是北周臣子时,杨广荫父功被封为雁门郡公。隋开皇元年(581 年),杨坚称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并任并州总管。
率兵伐陈:开皇八年(588 年),杨坚以杨广为元帅,发兵 51.8 万伐陈,次年,隋军攻破陈朝都城建康,俘获陈后主陈叔宝,杨广进入建康后下令惩治奸佞,查封陈朝府库,秋毫无取,得到江南士族的赞誉。
夺宗继位:杨广将自己伪装成简朴节约且只宠爱妻子萧氏一人的形象,得到独孤皇后喜爱,同时使用诬陷手段,唆使部下收买朝廷重臣,构陷太子杨勇。开皇二十年(600 年)十月,隋文帝杨坚废杨勇太子位,同年十一月,立杨广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 年)七月,隋文帝杨坚逝世,杨广即位,假传隋文帝遗诏,逼迫杨勇自杀。
登基之后: 杨广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举措,如营建东都洛阳,历时十个月,每月役使劳工二百万人;开通大运河,造龙舟、楼船等数万艘用于巡游江都;修改律法,颁布《大业律》; 改革官制,创设科举制度等。
对外战争:杨广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大规模战争,先后三次攻打高句丽,还亲征吐谷浑,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也致使民变,天下大乱,国力大损,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
身死国灭:大业十四年(618 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杀杨广于江都 。其孙杨侗追谥其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夏王窦建德追谥其为闵皇帝,唐高祖李渊追谥其为炀皇帝。
文学成就
诗歌风格独特:诗风广阔,既有千军万马出征时的雄伟,又能描写夕阳下长江宁静的江景,融合了帝王的豪雄气概与诗人的细腻情怀,具有帝王霸气和文士秀气的双重特点。
推动诗歌格律化:其诗讲究对仗和声韵和谐,如《春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四句两联,特有贯珠之妙,对诗歌格律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开拓诗歌新气:杨广的诗歌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风貌,展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在开拓诗歌新气方面有一定贡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 “盛唐之音”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历史影响
政治方面:精简中央机构,改革官制;将隋文帝时期州、县两级制更改为郡、县两级制,恢复秦汉古式度量权衡。创设科举制度,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为下层知识分子提供机会,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朝堂的现象。
经济方面: 修建了全长 2000 多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和发展,带动了沿岸城市的繁荣,对后世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方面: 聚集大批学者整理典籍,开创编撰全国地方志的先河;兴办学校,整理保护散落民间的图书,对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战乱等原因,其成果多有损毁。
历史评价
负面评价:传统观点多认为杨广是一个荒淫无道、暴虐残忍的君主,他穷奢极欲,频繁发动战争,滥用民力,致使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隋朝迅速灭亡,被后人所诟病。
正面评价:近现代以来,也有一些学者对杨广的评价更为客观全面,认为他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贡献,如结束南北分裂局面、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度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