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出自唐代李白的《怨情》

译文

只看见她脸上的泪痕已经湿透了脸颊,却不知道她心里究竟怨恨的是谁。

注释

但见:只看见。

泪痕湿:眼泪流下来,在脸上留下了湿润的痕迹,形容女子流泪之多、哭泣时间之长。

心恨谁:心中怨恨何人。“恨” 在这里并非是那种强烈的仇恨,而是一种因思念、期盼落空等产生的幽怨、嗔怪之情。

赏析

从人物塑造角度:生动地描绘出一位伤心哀怨的女子形象。通过 “泪痕湿” 这一细节,将女子的悲伤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看到她默默垂泪、楚楚可怜的模样,使读者对她的遭遇产生同情与好奇,想要探寻她为何如此悲伤、心中所恨何人。

从情感表达角度:深刻地传达出女子内心的幽怨与纠结。她的泪水表明她心中有着深深的痛苦和不满,然而 “不知心恨谁” 又让这种情感变得更加复杂和含蓄。她可能是在怨恨远方未归的爱人,也可能是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和悲哀,或者是对所处的环境、生活中的某些事情不满,这种不确定的情感,更增添了诗歌的哀怨氛围,将女子那种欲说还休、难以言表的情感表现得恰到好处。

从表现手法角度:运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诗人没有直接点明女子怨恨的对象,而是以问句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和想象女子的心事,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含蓄蕴藉、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为女子的 “恨” 找到不同的答案,从而使诗歌在不同的人心中产生不同的共鸣。

从诗歌主题角度:这首诗表面上是写闺中女子的怨情,实际上也可能蕴含着诗人自身的情感寄托。结合李白的生平经历,他一生渴望入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屡遭挫折,怀才不遇。所以这首诗也可能是以女子自比,借女子的怨情来抒发自己不被重用、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和哀怨。

唐代名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2025-1-23 20:11:34

唐代名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025-1-24 19:24:1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