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

顾况

顾况,约 727 年 – 约 820 年,字逋翁,别号华阳山人,苏州海盐横山(今属浙江海宁)人。他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鉴赏家。

生平经历

早年及登第:顾况自幼受佛经于其叔七觉和尚,至德二载(757 年)登进士第,年已 33 岁。

为官经历:建中二年(781 年)至贞元二年(786 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召其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他受李泌荐引入朝担任著作佐郎。然而贞元五年,李泌去世后,他于该年三、四月间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原因据说是 “傲毁朝列”“不能慕顺,为众所排”。

游历与交友:大历前期,顾况尚在苏、湖一带,与李泌、柳浑、皎然、陆羽等一时俊杰交游,并成为吴兴人丘司议之婿。大历中期,在永嘉操办盐务。他还曾在临海任新亭监,时间约在广德、永泰年间(763 年 – 766 年)。

晚年归隐:顾况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此后归隐茅山。据蒋寅、赵昌平诸人研究,顾况直到元和末年尚在人世。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风格多样:其诗风既有现实主义色彩,针砭时弊,又能超脱于传统诗教观,寓个性风貌于其中,情思炽热,兼具江南韵味,纯朴真切,如《临海所居》等诗描绘了台州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观。

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 的先河.

语言质朴平易:顾况的诗喜用口语,不避俚俗,通俗流畅,如《囝》《采蜡》等诗,使诗歌更贴近生活,易于被大众接受。

历史影响

推动新乐府运动:顾况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其创作理念和实践对后来的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新乐府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丰富唐诗题材与风格: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使唐诗更加多样化,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评价

同时代评价:皇甫湜在《顾况诗集序》中对其诗歌给予高度评价,称其诗 “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可见其诗在当时就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受到文人的赞赏。

后世评价:后世对顾况的评价也多聚焦于其文学成就和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他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其诗歌创作理念和实践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范例,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作品也被视为唐代诗歌中的珍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