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约 645 年 – 约 708 年,字必简,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祖父,也是唐代的诗人、官员。
生平经历
早期经历:杜审言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苦读儒家经典,且苦练书法。670 年,杜审言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隰城尉,在任期间创作了《经行岚州》等诗。
坎坷仕途: 杜审言在官场中恃才傲物,性格张扬。696 年,他被贬到江阴任县丞,在此期间创作了不少诗歌,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698 年,杜审言又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因得罪同僚郭若讷、长官周季重,被二人合谋诬陷,险遭死罪,其 13 岁的儿子杜并为救父将周季重刺杀,杜并也不幸身亡。此事震惊朝野,杜审言也因儿子的孝行而受到关注,被武则天召见,擢升为著作佐郎,后迁膳部员外郎。
后期遭遇:705 年,因受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牵连,杜审言被流放峰州。但不久后因朝廷大赦而被召回,任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708 年冬天,杜审言病逝。
文学成就
律诗奠基:杜审言是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尤其在五言律诗上成就突出。他的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以其优美的语言、工整的对仗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初唐律诗的成熟风貌。
风格多样:其诗风既朴素自然又气势豪迈,部分作品造语新异。如《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通过对比手法,自然地抒发了被贬的悲愁之情。
应制诗创作:杜审言在宫廷任职期间创作了大量应制诗,虽为应制之作,但他能够突破传统宫廷诗的局限,在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上有所创新,使应制诗也带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历史影响
推动近体诗发展:杜审言的创作实践为近体诗的发展成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既论证了前人关于对仗、平仄、粘连、押韵等理论的科学性,又为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诗歌理论总结、完善提供了范例,促进了律诗的定型和发展,对唐代诗歌的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
影响后世诗人:作为杜甫的祖父,其诗歌创作对杜甫产生了重要影响,杜甫继承和发展了杜审言的诗歌传统,将唐诗推向了新的高峰。此外,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也为后世众多诗人所借鉴和学习。
历史评价
同时代评价: 陈子昂评价杜审言英才焕发、独步诗坛、名重天下;苏颋亲自为其儿子杜并作墓志铭,可见对杜审言的认可 。此外,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交往密切,并称 “文章四友”,在当时的文坛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后世评价:杜甫对其祖父杜审言的诗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称 “吾祖诗冠古”。明代文学评论家胡应麟认为五言诗之妙 “实为杜审言首倡”,充分肯定了他在初唐诗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五言诗的开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