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戴,字虞臣,生于 799 年,卒于 869 年,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籍贯有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华州(今属陕西)等多种说法。
生平经历
早年坎坷:早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被困于科场近 30 年,期间客游各地,到过南方的潇湘,北方的幽燕,西方的沂陇等地,长期滞留在长安及关中一带,并曾隐居于华山。
进士及第:武宗会昌四年(844 年),马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
仕途波折:宣宗大中元年(847 年),马戴担任太原幕府掌书记,后因直言获罪,被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县)尉,之后得到赦免返回京城。
晚年任职:懿宗咸通末年,马戴在大同军幕府任幕僚,咸通七年(867 年)擢国子太常博士,官终太学博士。
文学成就
诗歌风格:马戴的诗风优游不迫,沉着痛快,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没有晚唐诗歌纤靡僻涩的弊病。
诗歌题材:
羁旅诗:他擅长以五律的形式,来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如《落日怅望》中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通过描写孤云归鸟,抒发自己久滞他乡的惆怅;《灞上秋居》里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以灞原秋景烘托孤独凄凉的心境,均为羁旅诗中的佳作。
边塞诗:其边塞诗也写得沉雄激壮,如《陇上独望》《边将》《射雕骑》等,展现了边疆的壮丽风光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豪迈,其中 “塞迥连天雪,河深彻底冰” 等诗句,描绘出边塞的艰苦环境和雄浑气势。
乐府诗:乐府诗《征妇叹》则哀伤惨恻,深刻地刻画了征妇的悲痛心情,具有一定的讽谕意义。
历史影响
马戴的诗歌在唐代诗歌发展历程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他的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对后世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启示和影响。尤其是其五律的创作成就,为后世研究唐代律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对推动唐代诗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历史评价
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价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
明杨慎《升庵诗话》曾举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并认为他的成就在晚唐诗人中较为突出。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认为 “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
翁方纲《石洲诗话》则更强调其五律 “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高度评价了他在五律创作上的造诣,认为其五律达到了盛唐诗歌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