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冉,约 717 年出生,约 771 年去世,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祖籍安定朝那(今甘肃泾州),是晋代高士皇甫谧之后,唐代诗人皇甫曾之兄。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皇甫冉自幼聪颖好学,十岁便能属文,深受张九龄器重,被其呼为小友。他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祖父、父亲等皆任官职,但他的科考之路并不顺利,多次应试落第,曾一度消沉并选择隐居。
进士及第:天宝十五年(756 年),皇甫冉凭应试诗《东郊迎春》高中进士,但随后便遭遇安史之乱,他不得不随众人东下越州避难,后又回到丹阳家乡。
为官生涯:上元元年(760 年),皇甫冉任无锡尉,不过因不习惯繁杂公务,不久便弃官避乱,隐居宜兴。广德二年(764 年),他投入李光弼幕府,后又成为王缙幕府掌书记,大历二年(767 年)出任左拾遗,大历三年(768 年)转任右补阙。
晚年归隐:大历三年秋,皇甫冉因谏言不当有了辞官之念,在完成奉使江表的任务后,他回到丹阳归隐,期间与友人多有酬唱往来,最终于大历九年春夏间病逝于丹阳家中。
文学成就
诗歌风格:其诗风清新飘逸,自然流畅,注重对情感和内在意境的表达,具有广泛的艺术魅力,且多有漂泊之感,如《送王司直》,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诗短情长,耐人寻味。
题材广泛:作品题材丰富,涵盖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唱酬送赠等诸多方面,其中唱酬送赠诗占据其整体诗歌的 70% 左右。如《荆溪夜湍》《洞灵观》等诗描绘了山水风光的清幽之美;《春思》则体现了离乱时期的闺怨相思之情。
历史影响
传承与发展唐诗:皇甫冉作为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其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盛唐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在风格和题材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对中唐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丰富诗歌题材与风格: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清新,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宝库,使唐代诗歌在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上更加多样化,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历史评价
同时代评价:张九龄称赞其 “清颖秀拔,有江徐之风”。高适、高仲武、计有功、姚合等均对他作出很高评价 ,独孤及认为其诗 “丽曲感动,逸思奔发,则天机独得”。
后世评价:《全唐诗》言他 “天机独得,远出情外”。唐高仲武评他:“可以雄视潘(岳)、张(协),平揖沈(约)、谢(灵运)”。清管世铭将他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明代胡应麟则认为他的《巫山峡》是唐人三峡诗中的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