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王维的《相思》
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天到了,它又长出了多少新枝?
注释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寄托相思之意。
南国:指南方,是红豆的生长地,这里也暗示友人所在之地。
春来:春天到来,点明时间。
发:生长、长出。
几枝:询问长出新枝的数量,这里并非确指,而是以疑问的方式来引发对红豆生长情况的关注,增添了一种亲切、关切的意味。
赏析
表现手法
因物起兴:首句 “红豆生南国”,以红豆起兴,从红豆生长在南方这一自然现象写起,为后文抒发相思之情做铺垫,由红豆自然地引出对友人的思念,使相思之情的表达显得自然而贴切。
设问寄情:“春来发几枝” 通过设问的方式,询问红豆在春天长出了多少新枝。这种设问并非单纯地对红豆生长状况的好奇,而是借物抒情,通过对红豆的关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那份深深的情谊。
情感表达
对友人的牵挂:诗人看到春天的到来,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生长在南方的红豆,进而想到了身处南国的友人,看似问红豆,实则是在关心友人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牵挂。
含蓄的相思:红豆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相思,诗人借红豆来传达自己对友人的相思之意,这种情感表达得含蓄而深沉,没有直接说思念友人,而是通过对红豆生长情况的询问,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相思之情蕴含其中。
诗歌风格
语言质朴:诗句语言简洁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用 “红豆”“南国”“春来”“几枝” 等简单的词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以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感。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红豆、南国、春天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悠远、深邃的意境,让读者在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那份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