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

李颀

李颀,约 690 年出生于东川(今四川省三台县),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居住在河南颍阳(今河南省登封市),是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李颀出身世家贵族,家境殷实,年轻时豪放洒脱,曾倾慕剑侠,与富豪轻薄子弟交游,结果倾财破产。后来他发奋读书,决心考取功名。

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三年(约 735 年),李颀考中进士。在这之后的几年间,他曾有一次江南之行,其余时间多逗留于长安、洛阳两京。期间,他结识了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毋潜等众多著名诗人,并与他们有诗作往来。

为官生涯:李颀释褐后,仕途坎坷,沉抑下僚,后出任新乡县尉。在新乡尉任上,他曾奉使到过江淮 。但因选官不调等原因,大约天宝三载,李颀辞官归隐颍阳之东川别业,此后再未入仕。

文学成就

诗歌体裁丰富:李颀的诗歌各体兼备,其中七言诗成就尤为突出。其七言古诗佳作众多,在篇章意绪上变化突兀夭矫,重气势、尚动荡,具有纵横跌宕、离奇夭矫的特色,如《古从军行》《古意》等。他的七律诗也较为成熟,无论是创作技巧还是题材范围,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如《寄司勋卢员外》《送魏万之京》等。

边塞诗成就高:李颀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边塞诗涵盖了边塞战争、边地环境、军人的勇武、军旅生活的凄楚、久戍不归的痛苦、军中的腐败等诸多内容,如《塞下曲》(五古)、《古塞下曲》(五古)、《古从军行》等,这些诗作反映了盛唐时期的边塞生活和士兵的情感,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咏乐诗独特:在中原音乐与西域音乐相互融合渗透的时代氛围下,李颀积极结识外来音乐艺人,并用诗歌记录了音乐家的演奏,其描写音乐的代表性诗歌有《听安万善吹筚篥歌》《琴歌》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等,生动地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感染力。

寄赠友人之作众多:在李颀现存的 128 首诗中,寄赠友人的诗有 66 首,占其全部诗歌的一半强。这些诗记录了他与朋友的友谊,勾勒出了朋友们的气格风貌和精神状态,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盛唐人物,如《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宋少府东溪泛舟》等。

历史影响

对唐代诗歌发展的推动:李颀的七言古诗对后来的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岑参等诗人产生了绝大的影响,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尤其是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

丰富了唐代文学的题材和内涵:他的边塞诗、咏乐诗以及寄赠友人之作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文化交流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丰富了唐代文学的题材和内涵,使唐代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历史评价

同时代评价: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李颀 “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也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 ,同时也惋惜其 “伟才,只到黄绶”,即认为他才高却位卑。

后世评价:明、清人言唐代七古,多把李颀与王维、高适、岑参并提。胡应麟称 “盛唐李、杜外,仅高、岑、王、李” 。王士祯在《古诗选・七言诗凡例》中把李颀提到四家中的第二位。高棅认为高、岑、王、李、崔颢数家七古不仅可与李杜齐驱,甚至有争先之势。宋育仁则单独拈出李颀七古,推赞其 “七言,变离开阖,转接奇横,沉郁之思,出以明秀,运少陵之坚重,合高、岑之浑脱,高音古色,冠绝后来”。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