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719-772),字次山,号元子、漫郎、聱叟,河南鲁山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年少时豪放不羁,十七岁时折节向学,师事元德秀。
步入仕途:天宝十二载中进士,苏源明推荐给太子李亨。史思明攻伐河阳时,元结上《时议》三篇,深得皇帝赏识,擢升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后因讨贼功,迁监察御史,又进水部员外郎,佐荆南节度使吕諲拒贼.
避难著书:代宗时,因亲老归樊上,避难猗玗洞(湖北大冶)著书自娱,开始自号琦圩子,继称浪士,亦称漫郎,既客樊上,更称赘叟。
地方任职: 广德元年(763 年)授道州刺史,到任时道州刚遭劫掠,满目疮痍。他一方面上书请求减免百姓租税,一方面安抚民心,使地方很快安定下来,民生得以恢复,但因性格刚直,仅任一年便被罢免。大历元年(766 年)再授道州刺史,两年多时间,使道州人口增加,百姓安居,寇贼不敢侵犯。大历三年(768 年),被任命为容州刺史、兼管经略使等职,前往平定容州乱局,他坦诚抚慰劝勉少数民族,晓以家国大义,在六十天里使八个州归顺朝廷。
晚年及逝世:大历四年(769 年),元结的母亲逝世,他回到浯溪为母守制。大历六年(771 年)守制期满,在浯溪开展刻石工程,将《大唐中兴颂》刻于浯溪崖壁。大历七年(772 年),奉命朝京师,回到长安,受到器重和礼遇,可惜因病去世。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元结几乎不写近体诗,主要是五言古风,其诗质朴淳厚,笔力遒劲,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性,深刻地反映了政治现实和人民疾苦,如《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深受杜甫推崇。《闵荒诗》《系乐府十二首》等也是或规讽时政,或揭露时弊。但因过分否定声律词采,诗作有时不免过于质直,存在一定创作局限性。
散文创作:他的散文不同流俗,尤其是杂文体散文,值得重视,如《寱论》《丐论》等篇,都出于愤世嫉俗、忧道悯人,揭露人间伪诈,鞭挞黑暗现实,文章短小精悍,笔锋犀利,绘形图像,逼真生动,发人深省。其他散文如书、论、序、表、状之类,均刻意求古,意气超拔,和当时文风不同。
文学主张: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要 “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能济世劝俗,补阙拾遗,“上感于上,下化于下”,反对当时诗坛 “拘限声病,喜尚形似” 的不良风气,开新乐府运动之先声。
历史影响
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上承陈子昂,下启元白、韩孟,是从盛唐文学到中唐文学的桥梁人物,其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唐代文学的革新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新乐府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地方文化的贡献:元结在永州等地任职期间,遍游山水,撰写了大量铭、记、诗、文,并多摩崖刻石,开创了阳华岩、朝阳岩、浯溪等石刻景地,拓展和延伸了潇湘历史文化源流,对永州等地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评价
同时代人评价:唐人裴敬把他与陈子昂、苏源明、萧颖士、韩愈并提,杜甫对其诗歌《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十分推崇。
后世评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他 “制行高洁,而深抱悯时忧国之心”。 他被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其诗文作品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其关注现实、批判社会的精神以及古朴的文风等都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