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朱熹

朱熹(1130 年 10 月 18 日 —1200 年 4 月 23 日),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等,谥文,又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南宋时期极为重要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自幼聪敏好学,7 岁随父母迁居建州。14 岁时父亲去世,投奔崇安县父亲友人刘子羽,拜刘子翚、胡宪、刘勉之三人为师,后刘勉之将女儿嫁给他。19 岁中进士。

初入仕途与探索:22 岁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任上向学子讲圣贤道理、倡建经史阁。任满后回崇安,曾向李侗请教,后被李侗收为门生,奠定理学基础。

讲学与为官并行:30 岁至 50 岁挂职宫观,主要讲学著书。乾道三年应岳麓书院邀请前往讲学,开启书院会讲制度先河。淳熙五年任知南康军,兴修水利,重建白鹿洞书院并订立学规。后又任漳州知府,刻印 “四书”“五经”,减轻百姓负担。

暮年困顿:宋宁宗时,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因指斥宰相韩侂胄窃权害政,仅 46 天被罢官。庆元二年 “党禁” 发生,朱熹被斥为 “伪学魁首”,受到严重打击。1200 年,在 “庆元党禁” 中去世。

文学成就

注释经典:《四书章句集注》是其代表作,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进行注释,集前人之大成,阐发自己的理学思想,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还有《诗集传》《楚辞集注》《易本义》等,对儒家经典和文学作品的传播与解读贡献巨大。

诗歌创作:诗作清新自然、富有理趣,如《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哲理和对知识的追求。

散文成就:其散文简洁明了、逻辑严密,如《百丈山记》,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百丈山的景色,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体现了较高的文学水平。

历史影响

思想传承:发展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 “程朱理学”,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教育贡献:重视教育,亲自讲学 50 年,培养众多人才。所订《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后世书院学规的典范,提倡的教育理念强调道德教育与知识学习相结合,为后世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文化传播:著作被广泛传播,在元代,科举考试采用他的《四书集注》,明清两代其学说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和儒学正宗,还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对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评价

古代评价:朱熹去世后,宋理宗为其平反,追谥 “文公” 等。在孔庙从祀,成为十二哲之一,备受尊崇。古人多认为他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子之后对儒家学说贡献巨大的人物。

现代评价:被视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思想和学说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伦理、教育等提供了丰富资料。但也有观点认为他的 “存天理,灭人欲” 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性有压抑的一面,需要客观辩证地看待。

宋代

范仲淹

2025-1-21 22:13:27

宋代

叶绍翁

2025-1-28 16:50: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