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林逋

林逋(967 年 —1028 年),字君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钱塘区)人,也有称其为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是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宋初 “晚唐体” 代表作家之一,有 “梅妻鹤子” 之称。

生平经历

早年时期:出生于儒学世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不趋荣利,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约 30 岁后,其道德文章为时人称许,已有大闻于世.
游历时期: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 年 —1007 年),林逋曾游历江淮,到达安徽、江苏、江西、山东等地,对澶州之战发生兴趣,打算为捍卫国土、增强国威效忠出力。

隐居时期:随着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以及与丞相王钦若合谋 “封禅” 等事,40 岁的林逋以异常厌倦的心情结束了漫游回到杭州,在孤山放鹤亭附近盖间草屋,编竹为篱,开始了持续 20 年的隐居生活。他喜爱梅花,在山麓种满梅花,靠卖梅子、种菜维持简朴生活。期间真宗闻其名,赐林逋粟帛,并诏告府县对其存恤,但林逋不以此骄人,多次婉拒他人劝其出仕的建议。

晚年及去世:天圣六年(1028 年),林逋六十一岁时离世,侄子林彰、林彬到杭州治丧尽礼。州府将此事告知宋仁宗,仁宗为其嗟悼,赐谥 “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

题材广泛:林逋的诗歌可划分为隐逸诗、山水诗、咏物诗、赠答送别诗等类别。隐逸诗描写隐居处所的自然风光和日常起居生活,抒发隐逸情怀;山水诗多描写西湖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体现清幽淡远的艺术风格,如《湖楼写望》以白描手法展示出独特韵味、完整意境和绘画意趣;咏物诗中以咏梅诗成就最高,共有八首,此外还吟咏竹子、杏花、桃花、鹤、猫、蝶等动植物以及笔、小舟等物品,如《山园小梅》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是千古名句;赠答送别诗则多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写景精细、情景交融,恰当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风格独特:其文词清逸出尘,风格瘦劲寒峭,迹类郊岛,以细碎小巧的笔法来写清苦而又幽静的隐居生涯。

词作:今存词 3 首,如《点绛唇・金谷年年》《相思令・吴山青》等,词中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林逋擅长行草,书法瘦挺劲健,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清秀有力。其书法作品存世仅 3 件,其中《自书诗帖》为篇幅最长者,黄庭坚曾赞其书法 “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

历史影响

对隐逸文化的推动:林逋以其 “梅妻鹤子” 的高逸生活方式和不仕不娶的人生选择,成为后世文人心中隐逸的典范,对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激励着后世众多文人追求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在文学领域的传承:作为宋初 “晚唐体” 的代表作家,他的诗词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细腻的写景、抒情技巧以及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独特感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后代逸世诸诗家皆以效林逋为隐诗之宗。

历史评价

同时代人评价:梅尧臣曾为林逋诗集作序,称其 “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苏轼誉为 “神清骨冷无尘俗”,黄庭坚则称赞其书法 “高胜绝人”。

后世评价:林逋以其高尚的气节、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赢得了后世文人的广泛赞誉和敬仰。他的诗词作品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不断被后人传颂和模仿,其 “梅妻鹤子” 的佳话也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意象,代表着文人对高雅、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