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

寇准

寇准(961 年 —1023 年),字平仲,华州下邽县(今陕西渭南)人,北宋名相,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 “渭南三贤”。

生平经历

早年及科举:寇准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等。十九岁时中进士,因宋太宗喜欢录用中年人,有人教他增报年龄,他却如实申报,最终一试得中,被授予大理评事,先后担任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县令。

初入仕途:在地方任职期间,寇准展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交税赋服役时,他不拿出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只根据乡亲的姓名张贴在县门口,百姓从不敢误期。后来他屡屡升迁,官至判吏部东铨。淳化二年,天旱,太宗询问时政失误,寇准以刑罚不公指责朝政,获太宗赏识,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政治起伏:寇准与张逊多次在皇帝前议论政事互指短处,被太宗贬谪至青州任知州。至道元年,他又任给事中,后太宗就立储君一事征询其建议,寇准督促太宗早下决心,最终襄王被立为太子。真宗即位后,寇准改任尚书工部侍郎等职,后任三司使等要职。景德元年,宰相李沆去世,毕士安向真宗推荐寇准,二人同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澶渊之盟:景德元年九月,契丹军侵入宋境,寇准力排众议,促使真宗亲征,进驻澶州督战。在寇准的指挥下,宋军士气大振,射死辽军统军挞览,辽军秘密派使请求结盟。寇准希望契丹向宋称臣,献出幽州地区,但真宗不想再兴兵事,最终双方以三十万达成和约,签订澶渊之盟。

二次贬谪:澶渊之盟后,王钦若嫉妒寇准功劳,向真宗进谗言,称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且说真宗是寇准的赌注,十分危险,真宗对寇准渐渐冷淡,于景德三年罢免了他的职务,贬官为刑部尚书、陕州知州。此后,寇准又多次与朝廷中的奸臣发生冲突,多次被贬,如大中祥符八年被免职,左迁为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判河南府,徙永兴军等。

晚年及去世:天禧三年,寇准在其女婿王曙的怂恿下,进献所谓的 “天书”,接任宰相兼吏部尚书。后遭丁谓等人诬陷去位,被贬至雷州任司户参军,最终卒于贬所,终年 63 岁 。皇祐四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撰 “旌忠” 二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 “忠愍”。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寇准是宋初 “晚唐体” 诗人之一,其诗词作品主题丰富,既有抒发个人情感之作,如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展现出一种悠远的意境和淡淡的哀愁;也有反映国家大事的诗篇,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其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善于以景衬情,如《春日登楼怀归》中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以野水孤舟之景,烘托出诗人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词作:寇准存词不多,但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如《江南春・波渺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春色,词中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等句,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柔美与迷离,情韵悠长。

历史影响

政治方面:寇准力主抗辽,促使宋真宗亲征,签订澶渊之盟,使宋辽两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为北宋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在任期间,还曾主张改革弊政,整顿吏治,减轻百姓负担,对北宋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化方面: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寇准的文学创作对宋初的文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他的诗词风格和创作理念影响了当时的一批文人,促进了宋初文学的繁荣。此外,他的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也成为了后世文人传颂和学习的典范,对塑造北宋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寇准一生刚正不阿,忠正无私,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其清正廉洁的品质深受时人赞誉,如 “无地起楼台” 便是百姓对他的高度评价。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和军事上的智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被视为忠诚和智慧的典范,其力促澶渊之盟的功绩更是被后世所铭记,如宋仁宗为其立神道碑,并亲撰 “旌忠” 二字,体现了朝廷对他的肯定。

负面评价:寇准性格 “好刚使气”,率意而为,有时过于强硬和直率,这也使他在朝廷中树敌不少,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和排挤,如王钦若等奸臣便多次在真宗面前诋毁他,最终导致他多次被贬黜,其政治生涯也因此充满了波折。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