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李华

李华(715 年 – 766 年),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出身赵郡李氏东祖,为隋朝尚书左丞李孝威的玄孙,唐朝安邑令李虚己的第三子,唐代重要的文学家。

生平经历

早年得志: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中进士,天宝二年(743 年)又登博学宏词科。曾授南和尉,后任秘书省校书郎、伊阙尉。

官场起伏:天宝十一载(752 年),入朝任监察御史,后改右补阙。安史之乱起,李华被叛军俘获,被迫担任凤阁舍人。乱平后,他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肃宗上元二年(761 年),授左补阙,加司封员外郎,他以病未赴。代宗广德二年(764 年),入李岘幕,擢检校吏部员外郎,次年因病去官。

晚年隐居:晚年李华客隐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崇信佛法,耕读以终。

文学成就

散文:李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散文 “大抵以《五经》为泉源”,主张 “尊经”“载道”。其代表作《吊古战场文》,通过对古战场荒凉凄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渴望,文章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歌:《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他的诗以写景见长,如《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对时代变迁、人事凋零的感慨。其《咏史》诗怀古思今,颇具深情。

历史影响

推动古文运动: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反对骈文,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古文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文学思想传承:他 “尊经”“载道” 的文学主张,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思想内涵,为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评价

同时代人评价:独孤及在《赵郡李公中集序》中对他评价颇高,肯定了他文章以《五经》为源泉的特点。梁肃在《为常州使君祭李员外文》中也表达了对他的敬重与怀念。

后世评价:后人视李华为中唐文学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其作品被不断研究和学习。他的《吊古战场文》被选入《古文观止》等诸多文学选本,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其诗歌也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唐诗中占据一席之地。

唐代作者

杨巨源

2025-1-28 15:30:44

唐代作者

张泌

2025-2-4 16:52: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