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缜(1019 年 – 1097 年),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徙雍丘(今河南杞县),是韩绛、韩维之弟,庆历二年进士。
生平经历
初入仕途:韩缜考中进士后,签书南京判官。仁宗因水灾求直言,他上疏指出国本未立等问题,言辞恳切。后经刘沆举荐,编修三班敕。他还曾建言武臣应持三年之服,此建议被著为令。任殿中侍御史期间,他弹劾参知政事孙抃等多人,使其被罢职或停职等,展现出刚直敢言的一面。
地方任职:韩缜先后担任两浙、淮南转运使,移河北,后知秦州等地。在秦州时,因指使傅勍酒后误闯州宅与侍妾相遇,他怒而令军校将其棰杀,致其被落职分司南京。
外交经历:夏谅祚死后,韩缜曾受命出使西夏诘问使者。神宗熙宁七年,辽使萧禧来议代北地界,韩缜被召馆客,并报聘辽国,但未见到辽主便返回。后又诏诣河东与禧分画地界,以分水岭为界,归来后获赐袭衣、金带等。
后期仕途:元丰五年,官制行,韩缜任太中大夫、同知枢密,进知院事。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后因遭御史中丞刘挚、谏官苏辙等弹劾,被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又移永兴、河南,最终任安武军节度使、知太原府,以太子太保致仕。
文学成就
韩缜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词作方面,《全宋词》录其词一首,即《凤箫吟・锁离愁》。这首词写离愁别绪,以春草为意象,将闺中人的思念之情刻画得细腻动人,如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等句,构思新颖,感情真挚,艺术水平颇高,且因与小妾刘氏的轶事而流传甚广。
历史影响
政治方面:韩缜历仕仁宗、神宗、哲宗三朝,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等职,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一定地位,其在外交等事务中的表现对宋辽关系等产生了一定影响。
文化方面:其词作《凤箫吟・锁离愁》在词史上有一定地位,为宋词的发展增添了一抹色彩,也为后人研究宋代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文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韩缜外事庄重,在一些重要的政治场合和外交事务中能够代表宋朝出面,展现出一定的政治素养和外交能力 。例如在与辽使谈判地界等问题时,虽有争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宋朝的利益。
负面评价:韩缜性格暴酷,在知秦州时的残暴行为被秦人所惧。而且在外交上,他被认为有割地之嫌,遭到了时人及后人的诟病,如苏辙等弹劾他 “才鄙望轻,在先朝为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遗契丹,边人怨之切骨”,致其相位被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