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国(1028 年 – 1076 年),字平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是北宋时期的官员、诗人,为 “临川三王” 之一,是王安石的弟弟。
生平经历
少年时期:自幼聪明上进,未曾从师入学,但 12 岁时展示所写的诗、铭、论、赋数十篇,便文采超群,令观者惊叹。13 岁创作《题滕王阁》一诗,诗文开始在士大夫和文人中流传并获好评。他多次参加应试,因仕籍纠葛及不愿倚仗兄长王安石之势谋取功名,未能中第,参加茂才考试时,文章虽被列为第一,却未能参加进士考试。
步入仕途:熙宁元年(1068 年),经三司使韩绛举荐,赐进士及第,任武昌军节度推官,教授西京国子。41 岁时从平民步入仕途。熙宁四年(1071 年)任满回京,神宗召见询问外界对王安石变法的反映,因其对变法不理解且与神宗想法相悖,未获重用,仅授予崇文院校书,后改为著作佐郎秘阁校理。
仕途受挫:王安国对变法由不理解到反对,对支持变法的吕惠卿和曾布也颇有意见。熙宁七年,吕惠卿趁王安石罢相任参知政事之机,借郑侠以《流民图》反对新法下狱事,将王安国削职放归乡里。不久,朝廷决定再次起用他时,因病亡故,享年 47 岁。
文学成就
诗词创作:其词哀怨温婉,缠绵悱恻,与王安石词风迥异,如《减字木兰花・春情》,从男与女两个角度写离愁相思,写法细腻,用词精准,展现出高超的写作水平。其诗风秀雅清丽,意象丰满,如《题滕王阁》一诗,言尽情意,意境深远,极具韵味。
文学观念:与王安石注重文字实用意义的文学观念不同,王安国更偏向文人化的消遣与审美功能,追求文字本身的艺术价值。
历史影响
政治影响:作为王安石的弟弟,其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政治格局,也让神宗对变法的舆论环境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文化影响:他的文学作品丰富了北宋的文学宝库,为北宋文学的发展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其诗词中所展现的情感、意境和艺术手法,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也为研究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文人心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自幼聪颖上进,文才出众,曾巩评价他 “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且长期尽心尽力侍奉母亲,广结善友,是出名的贤士。
负面评价:在政治上,因对王安石变法的不理解和反对,被认为未能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变法的推进。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其对吕惠卿等变法派人士的直言不讳,被认为在官场中不够圆滑,导致了自己的仕途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