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是南宋大臣,北宋末词人曹组之子。
生平经历
北宋末年:宣和五年(1123 年),曹勋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 。靖康元年(1126 年),他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期间受到徽宗半臂绢书,之后自燕山逃归。
南宋初期:建炎元年(1127 年)秋,曹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但当权者不听,导致其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 年),宋金和议成,他充任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绍兴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
孝宗时期:曹勋在孝宗朝拜太尉,加官提举皇城司、开府仪同三司,淳熙元年卒,赠少保。
文学成就
诗词创作:曹勋的诗词作品颇丰,著有《松隐文集》等。其诗整体较为平庸,但几首使金诗值得关注,如《入塞》“妾在靖康初,胡尘蒙京师。城陷撞军入,掠去随故和。忽闻南使过,羞顶羖羊皮。立向最高处,图见汉官仪。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出塞》“闻道南使归,路从城中去。岂如车上瓶,犹挂归去路。引首恐过尽,马疾忽无处。吞声送百感,南望泪如雨”,这些诗反映了靖康之变后的社会现实与他的爱国情怀。
著书立说:曹勋所著《北狩见闻录》,记载了宋徽宗被掳北行等相关史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历史影响
政治影响:曹勋多次作为南宋的使者出使金国,在宋金外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使命虽有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南宋朝廷的利益与尊严,尤其在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等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传承:他的《北狩见闻录》为后人研究北宋末年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状况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传承和研究这段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后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北宋末年的政治格局、宫廷生活以及宋金关系等。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曹勋对南宋朝廷忠心耿耿,其一生多次为朝廷奔走,尤其是在艰难的时局下,努力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如冒险从金国逃回传递徽宗的旨意,以及多次出使金国等行为,都体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同时,他的著作《北狩见闻录》也为历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负面评价:部分人认为曹勋在政治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宋金和议等问题上,未能充分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改变南宋的被动局面等,但这种评价也需结合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来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