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过(1154 年 – 1206 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南宋时期诗人、词人,以词闻名于世,与刘克庄、刘辰翁并称 “辛派三刘”,又与刘仙伦合称为 “庐陵二布衣”。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与游历:刘过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虽家境贫寒,但自幼胸怀壮志,勤奋好学,广泛涉猎经史百家著作,对古今治乱之道有着深刻见解。淳熙元年,21 岁的刘过参加解试中举,同年冬赴省城参加省试,途中创作了《天仙子・初赴省别妾于三十里头》。淳熙二年,到临安参加科举考试,却省试落第。此后,他游历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洞庭湖畔观赏竞渡,还在潭州跟随戴溪学习。淳熙十年,刘过前往临安观摩孝宗皇帝主持的军事检阅,并作《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献给郭棣。
上书与游历:淳熙十六年,宋孝宗禅位给光宗后,两宫失和,刘过以布衣身份上书光宗,规劝其侍奉病父,触怒光宗而被勒令离京返乡。此后,他多次游历淮甸等地,拜访官员,与友人交游,如庆元元年拜访和州知府程九万,庆元二年至四年以苏州为中心四处游历等。期间,他还曾拜谒宰相周必大等朝廷重臣,因对战事看法不同而分道扬镳。
与辛弃疾交往:嘉泰三年,刘过与辛弃疾结为莫逆之交,辛弃疾招其为幕宾,两人在文学、军事上相互扶持。后因受投降派挟制,刘过离职而去 。
晚年经历:开禧元年,刘过前往昆山拜访担任昆山令的朋友潘友文,并在此娶妻定居。同年十二月,韩侂胄因北伐失利有意与金议和,刘过被列入赴金使者人选,终因被认为为人轻狂而免(一说托病而辞)。嘉定二年冬,刘过卒于昆山,嘉定五年,其友人与主簿赵希株共同出资购置坟地安葬,并建刘龙洲祠。
文学成就
词的创作 :
题材广泛:刘过的词题材丰富多样,既有抒写壮志的作品,如《沁园春・寄辛稼轩》,表达了对辛弃疾的敬佩以及自己的抗金抱负和爱国情怀;也有大量描写婉转丽密恋情闺思的作品,如《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借景抒情,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怀念之情。
风格多样:其词刚柔兼济,融合了豪放与婉约两种主要风格。豪放处不减稼轩风采,气势磅礴,如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尽显豪情壮志与英雄气概;婉约处则凸显花间本色,细腻委婉,往往通过自然景物和细腻情感的描写,展现出内心的柔情与哀怨。
诗的创作:刘过的诗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含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读来慷慨豪壮,激人奋起,且不受平仄、押韵、对仗等格式的严格约束,浑然天成。如《登凌云高处》中 “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通过登高望远,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神州大地的眷恋之情。
历史影响
对南宋词坛的影响:作为 “辛派三刘” 之一,刘过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他继承和发展了辛弃疾的豪放词风,进一步扩大了豪放词派的影响,使豪放词在南宋词坛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启发了许多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手法。
对文学思想的影响:刘过的作品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种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实感的创作态度,对南宋时期的文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促进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南宋俞文豹赞赏刘过调侃古人、纵心玩世的不羁,也认可其胸襟抱负,认为其词大起大落,不拘常格,确显粗犷。刘过为人刚直,轻财好义,不屈事权贵,其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爱国精神、豪放气概和真挚情感,得到了许多文人雅士的赞赏和推崇,如辛弃疾对他就颇为赏识,二人结为好友,相互唱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刘过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和魅力。
争议之处:刘过的一生放浪形骸,其作品风格在当时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他的词过于粗犷豪放,在诗词的意境和韵味方面有所欠缺。此外,他曾多次上书朝廷却未得到重用,其政治主张和行为方式也可能引发了一些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