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生于 1187 年 9 月 3 日,卒于 1269 年 3 月 3 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是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出身世族家庭,祖父刘夙、父亲刘弥正皆为进士。他早年受 “永嘉四灵” 影响,推崇晚唐体诗歌。
入仕坎坷:嘉定二年(1209 年)补将仕郎,任靖安县主簿,后任福州右理曹、真州录事等职。嘉定十七年任建阳知县时,因《落梅诗》被言官劾罢官,闲废十年 。此后辗转于潮州、吉州等地任通判。
中年起伏:端平元年任福建安抚使参议官,次年改任枢密院编修,后又多次被免职或调任,如端平三年主管玉局观,嘉熙元年改知袁州,又因御史劾奏被免职主管云台观等。
晚年波折:淳祐四年出任江东提刑,淳祐六年任秘书院少监等职,后因起草制词与理宗争执被劾。淳祐八年授福建提刑,因丁母忧去职。此后又多次入朝为官又被罢职,如淳祐十一年入朝,十二年又被罢职提举明道宫,闲居八年。景定元年再次入朝,任兵部侍郎等职,景定三年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后又出知建宁府等职,景定五年因目疾乞退,以焕章阁学士守本官致仕,咸淳四年改授龙图阁学士致仕。
文学成就
诗作:作品数量丰富,有诗作 4500 多首,居中国历史文人的第二位。其诗内容开阔,多反映时政、民生疾苦,如《戊辰即事》批判南宋王朝的妥协投降路线,还有一组以边防为题材的歌行体诗歌,模拟中唐 “新乐府”,反映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其《后村诗话》和一些论诗文字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
词作:作为豪放派爱国词人的代表,与刘过、刘辰翁并称辛派词人 “三刘”,甚至被认为 “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的艺术风格见称,如《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沁园春・梦孚若》等,或悲痛 “长安不见”,或慨叹 “功名未立”,沉郁苍凉,“壮语亦可起懦”。此外,也有清切婉丽之作,如咏海棠的《卜算子》、咏舞女的《清平乐》等。不过其词存在思想内容较消极颓丧,语言过于议论化、散文化,韵味不足,应酬寿词过多等缺点。
散文:文章 “文体雅洁,较胜其诗,题跋诸篇,尤为独擅”,当时以表制诰启见称,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其中包含了众多散文著作。
历史影响
文学理论方面:刘克庄是 “诗祖” 的权威命名者, 他的 “诗祖” 论、“派家” 论等体现了他的诗学取向和自觉的诗史观,其创作的诗作、诗序、诗话、诗选,阐发了系统的诗学理论命题,构建了自成体系的诗歌史观,对于宋诗的经典化、宋诗的诗史地位,起到重要的理论总结作用。
文化传承方面:其诗词中对南宋莆田地区的杂剧、百戏等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的描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象棋文化方面:其所作的《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是古代现存文字中对基本定型后的象棋最早而最全面的介绍,记载了象棋发展的重要历程,其中的一些精辟见解至今仍被高水平的专业棋手所引用,为象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理宗赞扬他 “赋典丽而诗清新,记腴赡而序简古” 。林希逸称当时人 “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胡适先生评价他有 “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
负面评价:《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 “晚节颓唐,诗亦渐趋潦倒”,认为他的词 “纵横排宕,亦颇自豪,然于此事究非当家”,其词存在直致近俗、缺乏韵味等不足 。张炎也认为他的词 “直致近俗,乃效稼轩而不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