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奔腾着向大海流去。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那就需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一种水鸟)栖息于此,所以得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里指太阳落山。
欲:想要。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赏析
意境雄浑壮阔:诗的前两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白日西沉、黄河奔腾的画面。白日依山而尽,给人以时间的流逝感;黄河奔腾入海,展现出空间的广阔无垠。这两种景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鹳雀楼头,领略到天地之间的壮美景色。
哲理深刻高远:后两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仅是在描述登楼望远的情景,更启示人们要有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这种哲理通过登楼这一具体行为来体现,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人生的道理。
语言简洁有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仅二十个字,却能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完美融合。用词精准,如 “依” 字生动地表现出太阳与山峦的紧密相依,“尽” 字则精确地描绘出太阳缓缓落下、消失的过程;“入” 字体现出黄河奔腾不息、一泻千里的气势。这些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使诗歌的意境和哲理得以充分展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他生活在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这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当时文人游历之风盛行,王之涣可能在游历途中,登上鹳雀楼,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从而创作了这首诗。也有观点认为,鹳雀楼在当时是一处名胜,文人墨客常在此聚会、题诗,王之涣的这首诗也是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创作的,展现了唐朝文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广阔的胸怀。
简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五言诗的经典之作。从艺术价值上看,它意境雄浑,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观;哲理深刻,激励人们积极进取,这种将自然美与哲理美相结合的写法,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从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上看,它反映了唐朝盛世文人的豪情壮志和进取精神,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以及人们的精神激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