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词

王建〔唐代〕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译文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净双手制作羹汤。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先让小姑品尝一下。

注释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姑食性: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 指熟悉,“姑食性” 即婆婆的口味。

遣:让。“小姑” 指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赏析

生动的人物刻画:通过 “洗手作羹汤”“先遣小姑尝” 等细节,生动地描绘出一位聪慧、细心、谨慎的新嫁娘形象。她深知在夫家获得婆婆认可的重要性,所以在制作羹汤时慎重小心,又巧妙地通过小姑来了解婆婆的口味,展现出她的机灵与聪慧。

细腻的心理描写:诗中虽未直接描写新嫁娘的心理活动,但从她的行为举止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她的忐忑不安、小心翼翼以及对讨好婆婆的期待,如 “未谙姑食性” 一句,就将她对未知的婆婆口味的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

简洁的白描手法:整首诗运用白描手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却能曲尽人情,将新嫁娘的形象和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古代家庭生活中的这一温馨而又微妙的时刻。

创作背景

古代社会中,新媳妇在夫家的地位往往较为微妙,需要面对公婆等长辈的审视和考验,而能否得到婆婆的认可对新媳妇来说至关重要。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封建礼教虽仍有较大影响,但相对有所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以表现。这首诗可能是王建对当时社会风俗和家庭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反映了新嫁娘在夫家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简析

《新嫁娘词》是一首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唐诗。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古代新嫁娘的生活场景和心理状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家庭关系。从艺术价值上看,其白描手法的运用和人物形象的刻画都非常出色,具有较高的文学性。从文化内涵上看,它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习俗、家庭伦理等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窗口,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诗文

登鹳雀楼

2025-1-31 14:22:14

诗文

相思

2025-1-31 18:09:2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