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

王应麟

王应麟,1223 年 – 1296 年,字伯厚,又字厚斋,号深宁,庆元府鄞县人(今宁波市鄞州区),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与胡三省、黄震并称 “宋元之际浙东学派三大家”。

生平经历

早年时期:王应麟天性聪敏,九岁时便通读《六经》,十九岁考中进士。其父亲王撝是楼昉的学生,曾官吏部郎中,预修中兴四朝国史。

初入仕途:王应麟授衢州西安县主簿时,县民因他年少而故意延迟输纳赋税,他请求郡守绳之以法,民皆畏服。后任监平江府百万东仓、浙西提举常平茶盐主管帐司等职 。宝祐四年,王应麟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并夺冠。

直言进谏: 任太常寺主簿时,丞相丁大全粉饰太平,讳言边事,王应麟不受其笼络,向理宗恳切面奏边患,遭丁大全促使台谏弹劾罢官。丁大全去位后,朝廷起用王应麟通判台州,后召入为太常博士等职 。度宗即位后,王应麟多次因直言进谏,如揭发国家弊政、论述权臣危害等,而遭到权相贾似道忌恨被免官。

南宋末年:恭帝即位后,王应麟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曾上疏陈十事及备御十策,但均不见用。后任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因封驳左丞相留梦炎引用非人,再三上疏不报,辞官东归。南宋灭亡后,王应麟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所有著作时间只署干支纪年,不写元代年号,以 “浚仪遗民” 署名,体现了他对故国的怀恋。

文学成就

著书立说:王应麟一生著作甚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深宁集》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著作。其《困学纪闻》是考订评论经史百家、历代名物制度的读书札记,居 “宋代三大笔记” 之首;《玉海》二百卷,囊括当时科举考试所需的各类知识,其《艺文》类保存了丰富的目录学参考资料,编排上按主题编类,反映着向主题目录过渡的新趋向,对考宋代文化学术源流有重要价值.

蒙学贡献:王应麟编有《小学绀珠》《小学讽咏》《蒙训》《姓氏急就篇》等 7 部蒙学教科书,其中以《三字经》最为著名,是数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蒙学读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性的启蒙教材。

历史影响

学术传承:作为一代鸿儒,王应麟的学术主张和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清初顾炎武、阎若璩、全祖望等都对其极力推崇,其考据学思想为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

教育贡献:他所编撰的蒙学教材,尤其是《三字经》,在儿童教育领域影响深远,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还传播到海外众多国家,成为教育儿童、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普及文化知识、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学习基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评价

学识渊博:《四库全书总目》评价王应麟 “博洽多闻,在宋代罕其伦比”。王鸣盛也称赞其《汉艺文志考证》“所采掇亦甚博雅”。

正直爱国:王应麟为官清正耿介、深明大义、不附权贵,是一个忠肝义胆的直臣。他任考官时慧眼识贤,向宋理宗推荐了文天祥,还多次上疏直言进谏,提出治国安邦的良策,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品德高尚:南宋灭亡后,王应麟坚决不仕元官,隐居著书,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故国的忠诚和坚守,其民族气节和高尚品德为后世所敬仰。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