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鼎

高鼎

高鼎,生于 1828 年,卒于 1880 年,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著有《拙吾诗文稿》。

生平经历

早年坎坷:高鼎自幼家境贫寒,无钱读书,十五岁起在店铺学做生意,靠自学和家教以及跟从外祖父孙麟学习写诗。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二十一岁时母亲去世,此后与妹妹相依为命。

战乱之痛:咸丰十年(1860 年),太平军攻陷杭州,高鼎逃难途中辫发被截,后逃到宁波乡间教书。次年,妹妹和妻子林氏在逃难途中殒命,这给他带来巨大创伤,此后他常写诗悼念亡妹,并对太平天国运动多有詈骂。此后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宁波教书。

生活转折:同治二年(1863 年),高鼎在宁波乡间避乱期间创作了《村居》。四十二岁时,他娶了宁波哑女鲍氏为继室,后有两个儿子,同年经人介绍在榷署做文书工作。

晚年生活:光绪五年(1879 年),在友人李圭等帮助下为外祖父孙麟刊行诗集《秋啸堂稿》。光绪六年(1880 年)春,身染湿热,11 月 12 日病逝于宁波。

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数量可观:高鼎逝世后留下诗作 2715 首之多,其友人李圭和金遗从中选出 1080 首,编为四卷,于光绪八年(1882 年)刊成印行,即《拙吾诗文稿》。

作品风格清新自然:高鼎长期生活在乡村,其诗多描绘乡村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村居》一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前两句写景,描绘出早春二月乡村的明媚春光,后两句写人,生动地展现了儿童放学后放风筝的活泼场景,用词平实,不雕不琢,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秀美的春景图,笔调轻快,充满生机与童趣,成为了流传甚广的经典之作。

历史影响

教育启蒙方面:其《村居》一诗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儿童启蒙诗,让孩子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乡村生活的乐趣,培养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对儿童的文化启蒙和审美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学传承方面:高鼎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清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他以乡村生活为切入点,展现了那个时代乡村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为清代文学的发展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也为后世研究清代社会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

历史评价

从文学角度看:高鼎虽并非清代诗坛大家,但仅凭《村居》一诗,便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此诗以其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的风格,以及对乡村生活和儿童情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才华,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和喜爱。

从个人经历与情感表达看:他一生经历诸多不幸,如亲人离散、战乱之苦等,但在其诗歌中仍能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豁达淡泊的人生态度,这种在困境中坚守对生活的希望与热爱的精神,也为后人所赞赏。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