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

祖咏〔唐代〕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北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山顶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浮云相连。雪后初晴,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傍晚时分,长安城中又增添了几分寒意。

注释

终南:指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的雪。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所以称为 “阴岭”。

林表:林外,林梢。

霁色:雨、雪后天气转晴。

赏析

写景如画,用词精妙:诗的前两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描绘了终南山北坡的秀丽景色,以及山顶积雪与白云相接的壮观景象。一个 “浮” 字,将积雪的静态美与白云的动态美相结合,生动地表现出了积雪的厚重和高耸,给人以一种空灵、缥缈的感觉,仿佛那积雪随时都会随着白云飘动起来。

虚实相生,意境深远:“林表明霁色” 一句,由远及近,将视线从山顶的积雪转移到了山林。雪后初晴,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给树林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这是实写眼前所见之景。而透过这一景象,读者仿佛可以看到整个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的画面,感受到那种清新、明朗的氛围,这是一种由实生虚的意境拓展。最后一句 “城中增暮寒”,则是由景及人,将目光从山林转向了长安城中的人们。傍晚时分,本就寒冷,而望着终南山的余雪,更让人觉得寒意阵阵,这种感觉不仅是身体上的寒冷,更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和清冷,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情寓景中,含蓄深沉:这首诗表面上是在描写终南山的余雪和雪景,但实际上却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终南山雪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 “城中增暮寒” 一句,则可能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在这寒冷的傍晚,城中的人们是否也在为生活而奔波,是否也感受到了这寒冷的压迫?这种情感表达得含蓄而深沉,需要读者细细品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 按照当时的考试规定,他本应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便交卷,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已经将意思表达完整,再写下去就会有画蛇添足之嫌. 这一行为体现了祖咏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精神,他不愿为了迎合考试规则而牺牲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简析

《终南望余雪》是一首短小精悍、意境深远的五言绝句。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精妙的用词,描绘了终南山的余雪美景,营造出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写景抒情,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内心的情感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祖咏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诗文

秋夜寄邱员外

2025-2-2 13:41:45

诗文

宫词二首·其一

2025-2-2 14:51: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