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译文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注释
蟢子:小蜘蛛脚长者,俗称蟢子,古人认为其出现是一种喜兆。
铅华:指脂粉。
藁砧:丈夫的隐语。古时行刑时,罪人席藁伏于砧上,用鈇斩之,鈇与夫同音,故以藁砧为夫的隐称。
赏析
心理描写细腻生动:诗的前两句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通过描写女子生活中的两个小细节 —— 裙带自解和蟢子飞舞,展现了两种夫归之喜兆。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在女子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将她急切、思念、惊喜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对丈夫归来的期待之情。
情感表达含蓄委婉:后两句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则进一步描写女子对喜兆的反应。她因这些喜兆而决定梳妆打扮,以迎接可能归来的丈夫。这种心理独白式的表达,含蓄地展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以及独守空闺的寂寞与哀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能够自行脑补女子的思夫之情以及她等待丈夫归来的场景,使诗歌更具韵味。
语言质朴自然:整首诗文字质朴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雕琢,但却能够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细腻的情感,以平凡的事物展现出深刻的心理活动,做到了俗不伤雅,乐而不淫,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盛唐过后,社会政治、文化思潮及审美尺度都发生了变更,诗歌的创新成为当时中唐诗人面临的重要任务。权德舆此诗标明 “玉台体”,是在已被前人否定并逐渐扫清了的齐梁浮艳诗歌中,寻找诗歌创新的途径。当时的诗人开始重新审视和借鉴以往的文学传统,试图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权德舆的这首《玉台体》便是这种创作思潮下的产物。
简析
《玉台体》是权德舆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闺情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质朴的语言和含蓄的表达方式,通过描写女子对夫归之兆的反应,展现了女子的思夫之情和独守空闺的生活情态,塑造了一位生动鲜活的思妇形象。此诗既承袭了《玉台新咏》所代表的言情纤艳的诗风,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感情真挚,耐人寻味,体现了权德舆对传统诗歌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