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唐代〕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译文
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近受到了皇帝的宠幸,因帘外春寒,皇帝特把锦袍赐给她。
注释
春宫曲:一作 “殿前曲”。
露井:指没有井亭覆盖的井。
未央:即未央宫,汉宫殿名,汉高祖刘邦所建,这里也可指代唐宫。
平阳歌舞:指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此处以卫子夫借指得宠的新人。
新承宠:一作 “承新宠”,指新近受到皇帝的宠幸。
赏析
比兴手法的运用:诗的前两句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通过描绘春风吹开露井边的桃花以及未央宫前高挂的明月,点明了时令和地点,同时也以桃花绽放暗喻新人得宠,以月轮高挂在新人受宠的未央前殿,烘托出一种华贵、清冷的氛围,为下文新人受宠的情节做了铺垫,这种触物起兴、兴而兼比的手法,使诗歌富有韵味和深意。
细节描写的精妙:“帘外春寒赐锦袍” 一句是全诗的精彩之笔。在春暖时节,皇帝却因担心帘外春寒而特赐锦袍给新人,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皇帝对新人的过分宠爱,新人受宠之深不言而喻。同时,也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失宠者的孤寂与凄凉,进一步深化了宫怨的主题。
弦外之音的表达:整首诗通篇写春宫之怨,却无一处直接言怨。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通过描写新人受宠的情状,如 “平阳歌舞新承宠” 以及皇帝赐锦袍的细节,来暗抒旧人失宠的怨恨。全诗虚实相生,言近意远,看似无怨,实则怨至深;看似无恨,实则恨至长,体现了王昌龄七绝诗 “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 的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742—756)年间,当时唐玄宗宠纳杨玉环,荒淫无度。诗人有感于时事,借汉武帝宠爱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以至废去原来的皇后陈阿娇,立她为皇后的这段汉宫旧事,以汉喻唐,讽刺唐玄宗沉溺声色、喜新厌旧的腐朽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宫廷中失宠宫女的同情。
简析
《春宫曲》是王昌龄的一首宫怨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中以汉喻唐,巧妙地将历史故事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新人受宠场景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了旧人失宠的哀怨以及对封建帝王荒淫腐朽生活的批判。比兴手法的运用和细节描写的精妙,使诗歌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充分展现了王昌龄七绝诗的独特魅力,也为读者了解唐代宫廷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情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