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云母屏风上映着暗淡的烛影,银河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了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注释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银河。长河渐落,指银河逐渐向西倾斜。
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
碧海:《十洲记》中记载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这里借指嫦娥所在的月宫。
赏析
氛围营造:前两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通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 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幽邃的氛围。室内烛影渐暗,室外银河西斜、晨星将隐,暗示时间的流逝,也衬托出主人公长夜难眠的寂寞。
情感寄托:后两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是诗人的想象与揣度。诗人借嫦娥偷吃灵药奔月后独守月宫的故事,推测嫦娥必然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如今只能面对碧海青天,孤独寂寞。这表面上是写嫦娥,实际上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借嫦娥来抒发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自己人生选择的无奈与悔恨等复杂情感。
艺术手法:全诗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不直接抒情,而是将情感融入到对环境和神话人物的描写之中,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同时,语言简洁优美,用词精准,如 “深”“渐”“沉” 等字,生动地描绘出环境的变化和主人公的心境。
创作背景
李商隐终身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虽有才华和抱负,却因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内心充满了孤独、寂寞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借嫦娥奔月的故事,以嫦娥自比,表达自己在追求理想、追求高洁品质的过程中,却陷入孤独无助境地的感慨,也是对自己人生境遇的一种反思和喟叹。同时,当时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人追求长生不老、求仙问道的现象,诗人或许也借此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讽刺。
简析
《嫦娥》是一首寓意深刻、情感真挚的七言绝句。诗人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通过对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的再创作,巧妙地将神话与现实相结合,借嫦娥的孤独寂寞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表达了对生命、对理想、对孤独等问题的思考。诗歌意境清幽,情感深沉,体现了李商隐诗歌构思精巧、寓意深远、情感细腻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其诗作中的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