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的宅院里,常常能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厅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风景美好的时候,在这落花飘零的时节又与你相逢。
注释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受唐玄宗宠幸,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寓意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
君:指李龟年。
赏析
今昔对比鲜明:前两句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回忆往昔与李龟年在岐王宅、崔九堂这些权贵之家频繁相见、听歌的场景,展现出当时的繁华热闹,是对开元盛世的生动写照。后两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将场景拉到当下,江南风景虽好,但在落花时节与李龟年重逢,两人都历经沧桑,落魄潦倒,今昔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时代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以小见大精妙:诗人以自己与李龟年的重逢这一微小事件,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李龟年曾是宫廷乐师,其命运与唐朝国运紧密相连,通过他的今昔变化,反映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体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语言含蓄深沉:全诗语言简洁平淡,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没有直接抒发对时代变迁、人生悲哀的感慨,而是通过 “落花时节” 等意象,将深沉的感慨融入其中,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 年)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之时。杜甫少年时才华出众,常出入岐王李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 年)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与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简析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绝句中的经典之作。全诗短短四句,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抚今思昔,将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等都浓缩其中。诗歌以简洁流畅、平易质朴的语言,通过今昔对比和以小见大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对国家衰落、人生坎坷的感慨,情韵深厚,内蕴丰富,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也让读者从一个侧面感受到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