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唐代〕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尊 一作:樽)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注释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赏析

情感矛盾的刻画:“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诗人将多情与无情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明明心中饱含深情,在离别之际却因太过伤感而显得似乎无情,只能默默相对。想在筵席上强颜欢笑宽慰对方,却因不舍而笑不出来,“唯” 字强化了这种无奈与感伤,生动地描绘出离别的复杂情感。

借物抒情的巧妙:“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不直接写自己的悲伤,而是移情于蜡烛,赋予其人类的情感。蜡烛的烛泪如同离人的眼泪,彻夜流淌,“替人” 二字将蜡烛与离人紧密相连,更深一层地表现出惜别之情,“到天明” 则点出了离别的痛苦让人难以入眠,也体现出宴席时间之长,不舍之情之深。

语言风格的独特:杜牧以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出了悱恻缠绵的情思。全诗不用 “悲”“愁” 等字,却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离别的哀伤,具有含蓄蕴藉、余韵不尽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公元 835 年(大和九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开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时所作。在幕僚生活中,杜牧与这位歌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离别之际,心中满是不舍与感伤,于是写下此诗以表深情。

简析

《赠别二首・其二》是一首经典的离别诗,诗人通过描写离别筵席上的情景和感受,深刻地表达了与所爱之人分别时的痛苦与不舍。诗歌前两句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 “多情” 与 “无情”、“笑” 与 “笑不成” 的矛盾描写,展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后两句借蜡烛垂泪的形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惜别之情更加深沉动人。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艺术手法高超,体现了杜牧诗歌清新俊逸又深情绵邈的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代离别诗中的佳作。

诗文

赠别二首·其一

2025-2-3 15:48:12

诗文

金谷园

2025-2-3 16:22:4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