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唐代〕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译文
金谷园里曾经的繁华奢靡之事,早已随着芳香的尘屑飘散消逝;园中流水无情地流淌,春草依旧自顾自地年年碧绿。黄昏时分,东风吹拂,鸟儿啼叫,仿佛在哀怨,那一片片飘落的花瓣,就好像是当年为石崇坠楼而死的美人绿珠 。
注释
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这里的 “香尘” 就源自这一典故,用来形容金谷园昔日生活的奢靡。
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当时赵王司马伦专政,其亲信孙秀想夺取绿珠,石崇坚决拒绝,孙秀便在赵王司马伦面前进谗言,石崇被抓。石崇对绿珠说:“我为你犯下死罪了。” 绿珠哭着回应 “大人对我恩重如山,是我报答你的时候了”,于是跳楼而死,石崇全家 15 口也均被杀害 。
赏析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整首诗看似句句写景,实则景中寓情。首句 “繁华事散逐香尘”,诗人触景生情,金谷园昔日的繁华随着香尘消散,这香尘细微飘忽,迅速消逝无影无踪,表达出对繁华易逝的感慨,就像苏东坡所说 “事如春梦了无痕” 。次句 “流水无情草自春”,写眼下金谷园的荒芜,流水潺潺,不管人世沧桑变迁;春草碧绿,自顾自地生长,用 “自” 字,就像杜甫《蜀相》中 “映阶碧草自春色” 的 “自”,传达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无奈,将诗人内心的感慨融入到对眼前景色的描写中。
意象营造,烘托情感:“日暮东风怨啼鸟” 一句中,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日常见之景,诗人着一 “怨” 字,将自己的吊古伤今之情融入其中,让这些平常的意象都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仿佛鸟儿也在为金谷园的兴衰、绿珠的命运而哀怨。最后一句 “落花犹似坠楼人”,诗人将落花和坠楼的绿珠联系起来,不仅是因为两者外观上都有飘落的形态,更揭示了绿珠和落花在命运上的相通之处,都不能自主,只能随命运摆布。一个 “犹” 字,饱含着诗人对绿珠的追念和怜惜之情。
主题深刻,发人深省:诗人通过描写金谷园的兴衰,以小见大,反映出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曾经富可敌国的石崇,其奢华的金谷园如今已荒废,曾经得宠的绿珠也香消玉殒,他们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金谷园》是一首即景生情的怀古诗。金谷园是晋代豪富石崇的别墅,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金谷涧中,修建得极其奢华。杜牧路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时,看到眼前的荒芜之景,不禁想起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以及在此发生的绿珠坠楼的故事,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抒发自己对历史变迁、繁华易逝的感慨。
简析
《金谷园》是杜牧的经典怀古诗之一,以简洁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将吊古之情与眼前之景完美融合。诗人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对金谷园昔日繁华和如今荒芜的对比,以及对落花、啼鸟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氛围,表达了对繁华逝去、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的感慨,以及对绿珠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生无常的喟叹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余味无穷,体现了杜牧诗歌清新俊逸又含蓄深沉的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这首诗的解析还有其他想法,比如想了解更多关于诗中典故的运用,或者想对比杜牧其他怀古诗的异同,都可以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