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宋代〕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译文

细雨绵绵,恨意难消,阴云层层,愁绪堆积,然而江南的景色依旧称得上秀丽美好。水边的村落,湖畔的渔市,有一缕孤零零的炊烟,袅袅升起,那么淡,那么细。遥远的天际,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远远望去,它们排着队,一只接一只,好似连缀在一起。此时我凝视着这天空中的大雁,想起平生所追求的事业,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心意呢?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 “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句而得名,又名 “点樱桃”“十八香”“沙头雨”“万年青” 等,双调四十一字。

雨恨云愁:谓江南一带烟雨迷蒙,容易使人感到愁闷,此处是把人的情绪移于云、雨。

佳丽:景色秀丽。

孤烟:炊烟。

征鸿: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会:理解。

赏析

上阕:“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先抑后扬,“雨恨云愁” 将词人的惆怅苦闷移情于景,而 “依旧” 暗喻今昔之感,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抓住江南水乡特色景物,“孤”“细” 二字暗示了词人凄清伤感的情绪。

下阕:“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视角由低而高,大雁成群奋飞的生机反衬出词人的仕途失意和孤独寂寞。“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词人遥见大雁,触发 “平生事” 的联想,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报国济民的远大抱负和无人理解、屡遭贬谪的怅然苦闷心情。

艺术特色: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

创作背景

王禹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 年)中进士,授成武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改任长洲知县,这首词就是他任长洲知县时的作品。当时的王禹偁胸怀大志,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但担任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无法施展其抱负,于是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词。

简析

《点绛唇・感兴》是王禹偁传世的唯一词作,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通过即事即目,将江南雨景与自己的情怀相融合。在北宋初年词坛 “秉笔多艳冶” 的风气下,此词独树一帜,以清新质朴的语言、开阔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开拓了词境,表达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对后世词家如岳飞、辛弃疾等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启发。

诗文

征怨

2025-2-3 21:11:44

诗文

金陵图

2025-2-4 16:25:2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