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译文

走过昔日繁华的扬州路,如今满眼都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

注释

春风十里:出自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在这里借指扬州曾经繁华的街道。

荠麦:荠菜和麦子,这里泛指田野里生长的野菜和庄稼。

赏析

对比手法:作者将昔日杜牧笔下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的扬州城的繁华热闹与眼前 “尽荠麦青青” 的荒芜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曾经的扬州,街道上满是珠帘翠幕,车水马龙,歌吹沸天,而如今却只有一片荠菜和麦子在风中摇曳,一片荒凉,通过这种今昔对比,强烈地表现出扬州城在经历战乱后的巨大变化,抒发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黍离之悲。

以景衬情:“尽荠麦青青” 描绘出一幅田野间荠菜和麦子生长茂盛的画面,本是充满生机的景象,但在这样一座曾经繁华如今却荒废的城市中,这种生机反而更添凄凉。这青青的荠麦在无人照管的情况下肆意生长,暗示出这里已无人烟,城市的繁华不再,只剩下自然的植物在寂寞地生长,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哀伤与惆怅,正所谓 “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营造氛围:这两句诗为全词奠定了一种凄凉、冷落的基调。从踏上扬州的土地,看到这满眼的荠麦开始,一种荒芜、萧条的氛围就扑面而来,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所面对的这座城市的破败,也为后文进一步抒发对战争的谴责、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等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含蓄表达:作者没有直接写扬州城的房屋倒塌、残垣断壁等具体的战争破坏景象,而是通过 “春风十里” 与 “荠麦青青” 的意象转换,以虚写实,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扬州城的荒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使词的表达更加含蓄、深沉,更具艺术感染力。

 

名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25-2-4 13:00:43

名句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2025-2-4 14:46: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