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译文
谁说描绘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往事呢?只是画家们一味地迎合世人的喜好罢了。您看这六幅描绘南朝历史的画作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寂的云朵布满了整个金陵城。
注释
谁谓:谁说。
逐:跟随,这里指迎合。
南朝事:指南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历史事件,这六个朝代均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建都。
故城:指金陵城,因历经朝代更迭,昔日繁华不再,故称故城 。
老木:枯老的树木,象征着衰败、沧桑。
寒云:寒冷、阴沉的云,营造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
赏析
立意新颖:开篇以反问 “谁谓伤心画不成” 起笔,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打破常规认知,与高蟾 “一片伤心画不成” 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接着指出 “画人心逐世人情”,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画家为迎合世俗,粉饰太平,不愿描绘真实的社会惨状和历史兴衰,批判了这种不良的艺术风气。
借画抒情:后两句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诗人引导读者去看画中的内容,画面里老木枯槁,寒云笼罩着金陵故城,呈现出一片衰败、凄凉的景象。诗人借对这六幅画的描述,表面是评画,实则借南朝的兴衰旧事,抒发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南朝曾繁华一时,最终却走向灭亡,这与晚唐面临的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局势相似,诗人以古鉴今,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艺术特色:全诗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激昂,虽为题画诗,但没有局限于对画作技巧等方面的评价,而是深入挖掘画作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理想中应有的真实画作与现实中画家的迎合之举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唐王朝已经走向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诗人偶然看到六幅描绘南朝史事的彩绘图,这些画中展现的南朝的兴衰成败,与晚唐的社会现状有着相似之处,触发了诗人的感慨。同时,可能当时社会上存在很多粉饰太平的现象,画家们也多迎合世俗喜好作画,韦庄对此深感不满,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诗,借题画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
简析
《金陵图》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题画诗,也是一首深刻的讽喻诗。诗人借评画表达了对粉饰太平现象的批判,以及对历史真实的尊重。通过对画中 “老木寒云满故城” 的描绘,展现出南朝的衰败景象,进而借古讽今,抒发对晚唐社会的忧虑。整首诗立意深刻,观点鲜明,在艺术上独树一帜,体现了韦庄诗歌关注现实、借古抒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晚唐诗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