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唯独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叫的黄鹂。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淅沥沥,西涧的水势顿时变得湍急起来。荒野的渡口没有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上。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春潮:春天的潮汐,这里指春天水涨。
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
赏析
景中含情:前两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人独爱涧边幽草,以 “独怜” 二字凸显出诗人对幽草的特殊情感,表露了其闲适恬淡的心境。幽草生长在涧边,默默生长,自甘寂寞,不与群芳争艳,这与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相契合。黄鹂在深树中啼鸣,打破了幽草带来的静谧,却又在诗人心中荡起涟漪,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清幽。
动静结合:后两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春潮带雨晚来急” 描绘了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湍急的动态画面。“野渡无人舟自横” 则是一幅静态画面,荒野渡口无人,小船独自横在水面,“自” 字体现了一种悠闲和自在,以飞转流动之势的春潮春雨,衬托出野渡舟横的闲淡宁静,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寄寓情怀:关于此诗是否有寄托,历来争论不休。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若隐若现的情绪,开篇对幽草的喜爱,与后面对水急舟横景象的描绘,蕴含着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和悲伤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公元 781 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韦应物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他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在一次游览至滁州西涧时,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简析
《滁州西涧》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滁州西涧独特的自然风光,将幽草、黄鹂、春潮、雨、野渡、舟等寻常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诗歌语言自然流畅,写景如画,在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喜爱的同时,也委婉地传达出其内心的复杂情感,体现了韦应物诗歌恬淡高远的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