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泌,字子澄,生卒年约与韩偓(842-914)相近,是唐末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文学史上有独特地位的花间派代表人物。
生平经历
科举求仕:曾为追求功名利禄四处漂泊,在长安等地参加科举考试。从其诗词《长安道中早行作》可看出科举的辛苦与他的壮志,《题华岩寺木塔》则表达了长安落第的感慨。
多地游历:主要活动在湖湘桂一带、长安、洛阳、成都、边塞等地。曾较长时间滞留长安,短期逗留成都、边塞等。唐亡前后,在武安军节度使马殷统治的湖湘桂一带活动,与易静等人共同推动了当地的文艺繁荣。
入幕为官:唐末后极有可能在马殷的武安军幕府任舍人,也不排除事前蜀,在《花间集》与《才调集》中被称为 “张舍人泌”。
文学成就
诗歌:作品题材多样,有表达相思之情的,如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寄人》,以含蓄的手法表达对分手爱人的思念;有描写边塞风光与感慨的,如《边上》;还有写个人生活与情感的,如《长安道中早行》等。其诗风清新自然,含蓄委婉,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
词曲:现存曲子词 28 首,《花间集》收 27 首,《尊前集》收 1 首。如《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生动地描绘了男女之间的微妙情感,别富情调,活泼有趣;《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营造出一种空灵、哀愁的氛围,展现了其高超的作词技巧。
小说:有《韦安道传》和《妆楼记》2 篇小说,被唐末陈翰收入小说集《异闻集》,在唐末五代流传甚广,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历史影响
丰富花间词派风格:作为花间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词曲作品丰富了花间词派的风格和内容,以清新自然、灵动活泼的特点,与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风格相互补充,为花间词派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
影响后世文学创作:其诗歌和小说的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等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诗歌中的含蓄抒情、小说中的情节构思等,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例。
历史评价
作品受鲁迅关注:鲁迅先生曾在 1931 年就张泌《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一词写了一篇杂文《唐朝的钉梢》收录在《二心集》中并将其翻译成白话诗,可见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独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词风评价颇高:况周颐在《餐樱庑词话》中评价其词 “蕴藉有韵致”;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认为其风格 “介于温、韦之间,而与韦最近”,对其词的艺术风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