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内人

张祜〔唐代〕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译文

月光从宫门上方移到了宫树之上,宫人的一双媚眼只看向那宿鹭的窝巢。在灯影旁她斜着身子拔下玉钗,挑开灯焰去拯救扑火的飞蛾。

注释

内人:指宫女,因皇宫又称大内,故宫女称内人。

禁门:宫门,点明宫禁之地。

月痕:指月影、月光,给人以暗淡朦胧之感。

宿鹭:栖息的鹭,也有说法认为是指双栖之鸳鸯。

窠:窝巢。

红焰:指灯芯燃烧时的火焰。

赏析

借景抒情与细节描写:首句 “禁门宫树月痕过”,以 “禁门”“宫树” 营造出宫禁森严、压抑的氛围,“月痕过” 暗示时间流逝,也烘托出宫女的寂寞无聊。第二句 “媚眼惟看宿鹭窠”,“媚眼” 写出宫女的美丽,“惟看” 则体现出她的孤独与无奈,只能将目光投向宿鹭窠,羡慕鹭鸟的自由与归宿,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宫女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动作描写与情感暗示:后两句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通过 “斜拔”“剔开” 等动作描写,细腻地展现出宫女的风姿和善良。她剔开红焰救飞蛾,既是对飞蛾的同情,也暗示了她对自身命运的感伤,如同飞蛾扑火般身不由己,只能在这寂寞的宫中寻求一丝慰藉。

整体意境与情感基调:全诗通过描写宫女夜晚的两个生活场景,从户外看宿鹭窠到室内救飞蛾,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不着一个 “怨” 字,却处处透露出宫女的哀怨与无奈,将宫人的寂寞无聊、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妓称 “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失去自由和人生幸福。张祜写这首诗题为 “赠内人”,并非真的向她们投赠诗篇,而是借此题目驰骋自己的遐想和遥念,以诗歌的形式来反映宫女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世界。

简析

《赠内人》是一首典型的宫怨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不直接写宫女的哀怨之情,而是通过对其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从侧面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情感。诗歌语言简洁,意象丰富,如 “禁门”“宫树”“月痕”“宿鹭窠”“玉钗”“红焰”“飞蛾” 等,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深刻地揭示了宫女们的内心世界和悲惨命运,体现了诗人对宫女的同情,也反映了当时宫廷制度对女性的迫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文

题金陵渡

2025-2-4 17:20:03

诗文

集灵台·其一

2025-2-4 17:32:3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