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瑟怨

温庭筠〔唐代〕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译文

秋夜躺在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上难以入眠,天空碧蓝如水,夜里云朵轻轻飘荡。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之地,女子所居的十二楼中,只有明月空自照临。

注释

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在古代诗歌中,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

冰簟:清凉的竹席。

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一说指银饰的床。

远:一作 “还”。

过:一作 “向”。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赏析

借景抒情:全诗无一个 “怨” 字,却处处透着怨情。诗中描绘了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雁声、潇湘、十二楼等诸多意象,组合成一幅清冷孤寂的秋夜图,有力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别离之怨。

视角转换:首句从主人公的感受写起,“梦不成” 直接点出其因相思而难以入眠的状态。第二句宕开写景,展现出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从视觉角度为人物活动提供了清冷的背景。第三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雁声远去,更添清冷孤寂之感。末句又回到视觉,以明月照临十二楼作结,韵味悠长。

用词精妙:“月自明” 的 “自” 字用得极为巧妙,明月本无情,依旧自照高楼,更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无人相伴的哀怨。

创作背景

此诗载于《万首唐人绝句》卷四十四。温庭筠仕途失意,一生坎坷。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下,他创作了大量以闺怨为主题的诗,《瑶瑟怨》即为其中之一。通过描写女子的哀怨,也折射出他自己内心的愁苦和对人生的感慨。

简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通过一系列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哀怨氛围,深刻地表现了女子的别离之怨。诗歌含蓄温婉,虽未直接抒情,但景中含情,情韵悠长,是温庭筠诗作中的经典之作,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高超的艺术水准。

诗文

回乡偶书·其一

2025-2-4 18:32:53

诗文

月夜

2025-2-4 18:46: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