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刘方平〔唐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已经深了,明月西斜,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中。天上的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在夜空中闪烁。就在今夜,我忽然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还听到春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的窗纱传了进来。

注释

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表示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北斗:北斗七星,由七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古代舀酒的斗。

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星宿名,在北斗七星以南,形似斗,故称 “南斗”。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一说为 “独自知道”。

新透:第一次透过,“新” 有初次、刚刚的意思。

赏析

独特视角:诗人不从常见的柳绿桃红等春天的典型景象着笔,也不细描月色光影、感叹月之圆缺,而是借夜幕遮掩春天的外在景观,只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营造出朦胧而和谐的氛围。

动静结合:前两句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月夜星空图,是静态描写,突出了夜的深沉与宁静。后两句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以虫声打破寂静,从听觉角度给画面增添了动态感,让读者从虫声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萌动,动静相衬,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活生动。

细腻感知:“偏知” 一词写出了诗人对春气暖的独特感受,洋溢着自得之情。“新透” 的 “新” 字,饱含着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体现了清新之感,又有欣悦之意,一个 “透” 字,生动地写出了虫声的清脆以及春天气息的穿透力,仿佛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透过窗纱传递到了屋内。

创作背景

刘方平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他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对大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对乡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月夜》就是他在隐居期间,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的记录,通过对月夜景色和虫声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

简析

这是一首构思新颖别致的七言绝句,通过描写月夜景色,展现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月色、北斗和南斗,营造出一种静谧、深邃的春夜氛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从虫声入手,以小见大,从细微处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让人从夜寒中看到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感受到生命的萌动。全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语言清新细腻,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知,捕捉到了春天来临的微妙变化,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与赞颂之情。

诗文

瑶瑟怨

2025-2-4 18:39:30

诗文

春怨

2025-2-4 18:57: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