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译文
纱窗外的太阳逐渐落下,黄昏的阴影渐渐笼罩过来。华丽的屋子里,无人看见她脸上的泪痕。寂寞的庭院中空空荡荡,春天也即将过去,满地都是飘落的梨花,她却紧闭着门不愿面对。
注释
纱窗:蒙纱的窗户,点明了女子所处的室内环境。
金屋:运用汉武帝幼时愿以金屋藏阿娇的典故,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表明诗中女子的身份和所处环境。
空庭:幽寂的庭院,突出环境的空旷和寂静。
欲:将要,表明春天即将过去的状态。
赏析
情景交融:诗中描绘了日落、黄昏、空庭、春晚、梨花等一系列景象,营造出一种暗淡、凄凉、寂寞的氛围,与诗中女子的哀怨心情相互交融,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烘托手法:“纱窗日落渐黄昏” 通过描绘屋内光线随时间变化而越来越昏暗,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寂寞空庭春欲晚” 以空庭春晚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感。“梨花满地不开门” 则以满地的落花,映衬出女子的落寞与哀伤。
象征意味:诗中的 “日落”“黄昏”“春欲晚”“梨花满地” 等意象,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还象征着女子的青春流逝、美好消逝以及命运的黯淡,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寓意。
用词精妙:“渐” 字生动地表现出时间的缓慢推移,也体现了女子在孤独中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寂寞”“空” 等字直接点明了环境和女子的心境,“不开门” 则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表现得含蓄而深沉。
创作背景
刘方平一生未仕,长期隐居。这首诗可能是以宫怨为主题,借宫女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情感,也可能是广泛地反映了古代女子被幽闭深闺、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悲哀,以女子的 “春怨” 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简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简洁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独守空房、哀怨忧愁的女子形象。诗人通过对环境和细节的描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层层深入地渲染了女子的孤独与痛苦。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虽未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处处透着哀怨之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一首经典的闺怨诗或春怨诗,体现了刘方平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