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春词

刘禹锡〔唐代〕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译文

精心化好的妆容与容颜相得益彰,女子缓缓走下朱红色的高楼,庭院深深,将大好春光深锁其中,只让人徒增忧愁。女子来到庭院中间,无聊地数着盛开的花朵,一只蜻蜓竟然飞到了她的玉簪上头。

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是白居易原诗的题目。

宜面: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一作 “粉面”。

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中庭:庭院之中。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

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赏析

人物刻画细腻:首句 “新妆宜面下朱楼”,描绘女子精心梳妆后下楼,“宜面” 二字体现其妆扮的认真、讲究,似乎带有几分喜色,展现出女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句 “深锁春光一院愁”,环境与心情形成反差,庭院中春光烂漫,却被深锁,女子独自一人,寂寞忧愁油然而生。

细节描写精妙:后两句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女子百无聊赖地数花,可见其内心的孤寂与烦闷。“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一细节极为精彩,含蓄地刻画出女子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情态,暗示女子容貌如花,还意味着她如庭院中的春花般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无知的蜻蜓,花亦似人,人亦如花,巧妙地烘托出女子的哀怨。

构思新颖独特:与白居易的原诗相比,刘诗更为婉曲新颖。白诗先描绘女子形象,再以问句引发思考;刘诗则通过女子的行为和蜻蜓飞上头的细节,将女子的愁绪表现得含蓄而深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创作背景

刘禹锡与白居易交情深厚,二人常以诗词唱和。这首诗是刘禹锡为和白居易的《春词》而作。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宫廷中女子的生活往往受到诸多束缚,她们虽身处华丽的宫殿,却难以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刘禹锡可能是借这一题材,以宫女的生活为切入点,表达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可能蕴含着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某种感慨。

简析

《和乐天春词》是一首别具韵味的闺怨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描写女子新妆下楼、数花解闷、蜻蜓上头等场景,以乐景写哀情,将女子的孤独寂寞和哀怨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以简洁的笔触、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含蓄、深沉的意境,体现了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文

乌衣巷

2025-2-4 21:24:03

诗文

马嵬坡

2025-2-4 22:37: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