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情

李白〔唐代〕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蹙 一作:颦)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久久地坐在那儿,皱着眉头。只看见她脸上泪痕斑斑,却不知她心里在怨恨着谁。

注释

深坐:久坐。
颦蛾眉:皱着眉头。颦,皱眉。蛾眉,女子细长而美的眉毛。

赏析

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诗中通过对美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幽怨的女性形象。“卷珠帘” 这一动作开启了画面,让读者的视线聚焦在美人身上。“深坐颦蛾眉” 进一步刻画了她的神态,久坐体现出她内心的烦闷和思绪的深沉,皱着的蛾眉则直观地展现出她的忧愁。“但见泪痕湿” 更是将这种幽怨情绪推向高潮,从皱眉到落泪,细腻地展现了美人的情绪变化。

留白艺术引发联想:诗的结尾 “不知心恨谁” 留下了悬念,采用留白的艺术手法,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猜测美人怨恨的对象,可能是远方的情人、负心的丈夫,或者是自己的命运等诸多可能,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解读的丰富性。

情感表达含蓄深沉:整首诗情感表达含蓄深沉。没有直接点明美人怨恨的原因,只是通过她的外在表现来暗示内心的情感。从卷珠帘的期待,到深坐皱眉的烦闷,再到泪痕满面的哀怨,情感层层递进,却又始终没有直白地宣泄出来,让读者在这些细节中去体会美人深沉的怨情。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李白在宫廷生活时期,观察宫廷中女子的哀怨情绪而创作的。宫廷中的女子往往面临着复杂的情感困境,如失宠、孤独等,这首诗或许是对这种生活现象的一种写照。另一种说法是,它可能是李白根据自己对世间女子普遍的哀怨情感的理解而创作的,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爱情、婚姻等方面的无奈和怨恨。

简析

《怨情》是一首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的诗。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留白艺术的巧妙运用和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美人的怨情。从创作背景来看,无论是对宫廷女子生活的描绘,还是对古代女性普遍哀怨情绪的反映,都使这首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也体现了李白诗歌在人物刻画和情感表达方面的高超技艺,为古代闺怨诗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