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

王维〔唐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楚国边境与三湘之地相接,荆门处的长江众多支流相互连通。江水滔滔,仿佛一直流向天地之外,山色在水汽中若有若无,朦胧缥缈。岸边的城郭好像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似乎使远处的天空也在摇动。襄阳的风光如此美好,真希望能与山翁一样,在此地酣醉,尽情享受这美景。

注释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

三湘:说法不一,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也有说法是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还有说是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这里泛指长江的众多支流,也可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前浦:前面的水面。

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饮辄大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也有说是作者以山简自喻。

赏析

意境雄浑壮阔:首联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诗人以大手笔勾勒出汉江与三湘、长江支流的连接,描绘出一幅水势浩瀚、地域广阔的画面,给人以雄浑之感。颔联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将江水的流长邈远和山色的朦胧缥缈展现得淋漓尽致,创造出一种迷茫、玄远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浩渺的江景之中。

动静结合巧妙:颈联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诗人从舟中视角出发,通过 “浮”“动” 两个动词,将原本静止的郡邑和天空写得富有动感,以动景衬托出江水的磅礴气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泛舟江上的独特感受。

情感自然流露:尾联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光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希望能与山简一样,沉醉在这美好的山水之中,也流露出诗人寄情山水的志趣。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维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途经襄阳,舟行汉江之上时,乘兴而作此诗。当时的王维在官场虽有起伏,但依然保持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欣赏到汉江的壮丽景色后,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简析

《汉江临泛》是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全诗犹如一幅巨幅水墨山水画卷。诗歌以淡雅的笔墨、白描的手法,从大处着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诗歌既有对汉江及周边山水的宏观描绘,又有对舟行江上独特感受的细腻刻画,远近相映,疏密相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隐含了对襄阳地方官的歌颂之意。

唐代诗文

送梓州李使君

2025-2-5 15:40:20

唐代诗文

终南别业

2025-2-5 22:10: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