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唐代〕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馀 一作:余)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

寒山的颜色变得更加郁郁苍苍,秋水日复一日地缓缓流淌。我拄着手杖站在柴门外面,迎着风倾听着傍晚的蝉鸣。渡口处还剩下即将沉没的落日,村子里飘起了袅袅的炊烟。又碰到裴迪像接舆一样喝得大醉,在我这五柳先生面前狂歌。

注释

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王维在此有别墅。

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 “积苍翠”,指山色转为深绿。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墟里:村落。

接舆: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五柳:陶渊明自号 “五柳先生”,王维以 “五柳” 自比。

赏析

景中有情:首联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描绘出寒秋中山色的苍翠和秋水的潺潺流淌,“转” 字写出山色渐变的动态,“日” 字强调秋水流淌的恒常,以动景衬静景,表现出环境的静谧。颈联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选取渡头落日、墟里孤烟等典型乡村暮景,富有田园气息,画面感极强。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辋川的美丽秋景,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人景交融:颔联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刻画了诗人拄杖柴门、临风听蝉的形象,尽显悠然自得。尾联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将裴迪比作接舆,自己比作五柳先生,既写出了裴迪的狂放,也体现出两人超脱世俗的心境,人与景相互映衬,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在这田园生活中的自在与快乐。

用典精妙:诗中运用接舆和五柳先生的典故,不着痕迹地表达出诗人与裴迪对世俗的超脱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使诗歌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维隐居辋川期间。王维在天宝时代,面对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专权,朝政日趋腐败的现实,进取之心和用世之志逐渐消减。他在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与好友裴迪往来密切,常 “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首诗就是王维与裴迪在辋川闲居时的彼此酬赠之作,体现了他们在隐居生活中的情趣和对彼此的情谊。

简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全诗以景起,以人结,风光人物,交替行文。诗歌描绘了辋川的深秋景色和诗人与友人的隐居生活,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超脱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在艺术手法上,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用典巧妙,语言简洁而韵味十足,体现了王维诗歌 “诗中有画” 的独特风格,是王维田园诗中的佳作。

诗文

过香积寺

2025-2-5 22:59:19

诗文

山居秋暝

2025-2-5 23:15: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