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出自宋代苏舜钦的《夏意》

译文

浓密的树阴洒满地,正是中午时分,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欢快的啼叫声。

注释

日当午:太阳正处于中午的位置,表明时间是中午。

梦觉:从梦中醒来。

流莺:指黄莺。因其啼声婉转,故曰流莺。

赏析

静谧氛围的营造:诗的前一句 “树阴满地日当午”,描绘出一幅夏日中午静谧的画面。夏日午时,阳光炽热,而庭院中树木繁茂,树阴满地,一片清凉寂静。“满地” 二字,强调了树阴的浓密,给人一种幽静、深沉的感觉,为下文诗人的午睡和醒来后的情境做了铺垫。

以声衬静的手法:后一句 “梦觉流莺时一声”,在寂静的氛围中,诗人从梦中醒来,此时传来流莺清脆的啼叫声。这一声莺啼打破了寂静,却又更显环境的清幽。这种以声衬静的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技巧,正如王籍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莺啼声衬托出庭院的静谧,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中的灵动。

悠然闲适的心境体现: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在炎热的夏日中午,诗人能够在浓密的树阴下安然午睡,醒来后又能听到悦耳的莺啼,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夏日午睡图,更传达出诗人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求到一片宁静角落的惬意与满足,让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诗歌意境的整体塑造:这两句诗短短十四个字,却塑造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树阴、烈日、流莺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将时间(日当午)、空间(庭院中的树阴下)和声音(莺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仿佛能看到那满地的树阴、感受到中午的暑气,又能听到清脆的莺啼,仿佛身临其境,进入了诗人所描绘的那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

宋代名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025-3-25 11:51:11

宋代名句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2025-3-26 16:09: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