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
译文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绪像这样长。
注释
白发三千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白发之长。“三千丈” 是一种虚指,并非实际的长度,旨在突出愁绪之深、之重,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愁。
缘愁似个长:
缘:因为。
愁:指诗人内心的忧愁情绪。
似个长:像这样长。“个” 在古代白话中常用来表示 “这样”“这般” 的意思,此处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仿佛愁绪有了长度,与前面的 “白发三千丈” 相呼应,强调了愁绪的绵长。
赏析
夸张的艺术效果:“白发三千丈” 运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种奇幻而又震撼的艺术效果。现实中白发不可能有三千丈之长,但诗人通过这种夸张的描写,将内心深处的忧愁具象化,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愁绪的深重。这种夸张手法突破了现实的局限,以一种超越常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愁绪的具象化表达:诗人将抽象的愁绪与具体的白发长度联系起来,用 “缘愁似个长” 解释了白发三千丈的原因,使无形的愁绪变得可见、可感。这种将抽象情感具象化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读者可以通过想象白发的长度,来体会诗人内心无尽的忧愁,仿佛那三千丈的白发就是诗人忧愁的具象体现,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情感的深度与张力:这两句诗短短十个字,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白发” 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而 “三千丈” 的白发则暗示了诗人经历了漫长的愁苦岁月。“缘愁似个长” 则直接点明了愁绪是导致白发变长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这种深沉的情感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张力,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