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李白的《折荷有赠》
译文
(我)攀折起荷叶来玩弄上面的水珠,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荡漾,再也不能聚成圆圆的形状。
注释
攀荷:攀折、牵拉荷叶。
弄:把玩、摆弄。
其珠:指荷叶上的水珠。在清晨或雨后,荷叶表面因特殊的微观结构,水滴会在上面形成圆圆的水珠。
荡漾:这里形容水珠在荷叶上滚动、晃动的样子。
赏析
生动的动态场景描绘:“攀荷弄其珠” 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活泼的动作场景。诗人通过 “攀” 和 “弄” 这两个动词,展现出人物亲近自然、与荷叶水珠互动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能看到有人轻轻牵拉荷叶,伸手去拨弄那晶莹的水珠,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活力。
细腻的自然现象观察:“荡漾不成圆” 细腻地刻画了水珠在荷叶上的变化。原本圆圆的水珠,在人的拨弄下,开始滚动、晃动,不再保持圆满的形状。这一描写体现了李白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将水珠的灵动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自然的奇妙和有趣。
蕴含的情感与哲理:从情感角度看,这两句诗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关注。诗人在与荷叶水珠的互动中,享受着这份简单的快乐,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从哲理层面思考,水珠 “荡漾不成圆” 也可以引发人们对事物变化的感慨。原本圆满的状态,在外界的干扰下会发生改变,就如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蕴含着一种对变化和无常的微妙感悟。
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李白的这两句诗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攀”“弄”“荡漾” 等动词的运用,使诗句富有动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具体的场景和自然现象,体现了李白诗歌语言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虽短短十个字,却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