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译文
乡村孩童搀扶着醉酒之人,一起欢快地舞蹈,山中的鸟儿也仿佛在应和着,为尽情欢歌的人们增添兴致。
注释
野童:乡村野外的孩童,这里突出孩童的质朴、纯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
扶:搀扶,体现出孩童对醉酒之人的照顾和亲密关系。
醉:醉酒,表明人物的状态,也暗示了当时欢乐的氛围让人沉醉。
舞:跳舞,描绘出人们欢快的行为动作。
山鸟:山中的鸟儿,点明鸟儿所处的环境。
助:帮助、助兴,形象地写出了山鸟的啼鸣仿佛是在为人们的欢歌增添乐趣。
酣歌:尽情地歌唱,强调人们歌唱时的畅快淋漓、兴高采烈。
赏析
欢乐和谐的场景描绘:“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欢乐、和谐的生活场景。“野童扶醉舞” 描绘出乡村孩童与醉酒之人相互搀扶着跳舞的画面,充满了质朴的生活气息和纯真的情感。孩童的天真无邪和醉酒之人的畅快淋漓相互映衬,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的欢乐。“山鸟助酣歌” 则进一步拓展了画面,将自然与人类的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山鸟的啼鸣仿佛是在为人们的欢歌助兴,使整个场景更加热闹、欢快,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体现诗人的情感与心境:这两句诗体现了孟浩然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这样一个充满欢乐和生机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在乡村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愉悦和满足。山鸟的助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他能够从自然中汲取快乐,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情感和心境使诗歌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感染力,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乡村生活和自然的美好。
富有情趣的艺术表现:诗句富有情趣,充满了艺术感染力。“扶” 字和 “助” 字的运用非常精妙,“扶” 生动地展现了孩童与醉酒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动,“助” 则赋予了山鸟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山鸟的啼鸣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和对细节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场景中的欢乐和温馨。
语言风格的自然质朴:孟浩然的这两句诗语言自然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野童”“醉舞”“山鸟”“酣歌” 等词汇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简单易懂,但却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场景和情感,体现了孟浩然诗歌语言的自然之美。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使诗歌更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艺术水平。